標題:檔案館檔案開放鑒定辦法 |
檔案館檔案開放鑒定辦法 一、開放鑒定標準掌握 館藏檔案有民國檔案、革命歷史檔案和建國后檔案三大部分。其中建國后檔案因數(shù)量最多,形成單位多,涉及國家和個人的敏感問題比較多,控制使用的范圍相對較寬,不宜開放的檔案數(shù)量較大,所以對建國后檔案的開放鑒定,是整個開放鑒定工作的難點和重點。開放鑒定的標準和控制使用(或延期開放)檔案的范圍,就是“涉及國防、外交、公安、國j-a全等國家重大利益的以及其他雖自形成之日起已滿30年但檔案館認為到期仍不宜開放的檔案”(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1999年6月7日國家檔案局第5號令重新發(fā)布))。上述控制內(nèi)容可以簡單概括為“國家機密,個人隱私”部分。 在進行開放鑒定、劃分開放與控制使用檔案時,應注意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 (一)開放與保守個人隱私的關系。由于種種原因,館藏檔案中不可避免地包含有涉及個人利益與機密的文件材料。根據(jù)國家有關開放檔案的規(guī)定,“涉及公民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67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也有些檔案文件未標明密級,但并不等于沒有必要控制使用的內(nèi)容。對此,除了研究文件內(nèi)容,對應控制使用的檔案的范圍心中有數(shù)外,還要分析情況的變化。例如有關政治性方面檔案的秘密,由于政治情況時過境遷,其秘密性也就消失了;有關科學技術方面檔案的秘密,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國內(nèi)外的研究成果已經(jīng)超過了原有水平,這樣的檔案也就可以解密了。 (三)在單個案卷內(nèi)和全宗內(nèi)對開放與控制使用兩部分檔案文件的處理。館藏檔案是按全宗保管的,保管的基本單位一般是案卷,案卷都進行了裝訂。如果一個案卷內(nèi)既有開放的文件,又有控制使用的文件,那么,或者拆卷將這兩部分分開,但是一拆卷就可能拆散卷內(nèi)文件的歷史聯(lián)系,打亂原基礎,使原有的檢索工具失效,而重新整理組卷的工作量將會很大,還會延緩開放檔案的進度,也不利于保護檔案,很不合算。所以,此時應以b_m為重,一般不拆卷,哪怕控制使用的只占少數(shù),也要將整個案卷定為控制使用。 二、對檔案進行開放鑒定的組織與步驟 檔案的開放鑒定工作要在組織上、人員上予以必要的保證。首先由檔案館的有關業(yè)務部門組織一個鑒定小組,專職負責對檔案進行初始的開放鑒定。其中的鑒定工作人員應是熟悉館藏,政治、文化素質較高,具有相當?shù)臉I(yè)務水平和鑒別問題能力,工作上認真負責的人員。這是對鑒定質量的首要保證。 其次,還應在全館范圍內(nèi)成立一個鑒定委員會。該委員會由館領導牽頭主持,吸收各業(yè)務部門負責人、館內(nèi)高級專家及鑒定小組負責人參加,必要時也可吸收社會上的著名專家、學者。鑒定委員會負責制定鑒定工作方案,審查鑒定結果,研究鑒定工作中的疑難問題等,對整個開放鑒定工作起指導作用。 進行檔案的開放鑒定,可按如下步驟進行。首先,鑒定委員會要組織人員對將要鑒定的館藏檔案進行周密的調(diào)查分析,進一步熟悉館藏,并組織鑒定工作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學習和研究上級主管部門頒布的有關開放檔案的規(guī)范性文件。在此基礎上,擬定一個劃分控制使用檔案的范圍的具體細分標準,制定工作方案,供實際操作時參照。 第二步,由鑒定小組進行初始的開放鑒定,即以全宗為單位,對檔案的內(nèi)容進行具體審查。這是整個開放鑒定工作真正實質性的一步。在這個過程中,鑒定工作人員通過審查檔案內(nèi)容來進行判斷,填寫控制使用檔案鑒定登記表,形成開放鑒定的初步結果。填寫的內(nèi)容包括控制使用檔案文件的內(nèi)容、形成時間、檔號等。 第三步,將初始鑒定的結果,即控制使用檔案鑒定登記表送到檔案形成機關征求意見(建國前的檔案和職能已消失的撤銷單位檔案除外)。檔案形成機關最了解本身業(yè)務工作性質,熟悉本身業(yè)務范圍的發(fā)展狀況,能掌握檔案b_m的關鍵部分,對檔案的開放或不開放判斷較準。他們提出的修正意見,可以幫助提高開放鑒定的準確程度,糾正一些不正確的看法。 第四步,將開放鑒定的結果和檔案形成機關的意見提交鑒定委員會進行審查,待通過后就報上級主管機關批準同意。之后,就可制作開放檔案目錄并向社會公布。 三、進行開放鑒定的方法 ……(未完,全文共2927字,當前只顯示176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檔案館檔案開放鑒定辦法) 上一篇:工商演講稿:肩負起紅盾的光榮使命 下一篇:工商局某同志事跡簡介 相關欄目:檔案 改革開放 考察鑒定 個人總結 計劃規(guī)劃 規(guī)章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