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院士制度改革:院士和行政官員不可兼得 | ||
院士制度改革:院士和行政官員不可兼得 任何制度都會有缺憾,我們能做的是選擇缺憾少一點、小一點的制度;蛘哒f,應該針對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制度。 由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在中科院院士評審中首輪“出局”,引發(fā)了大眾對院士制度評選公正性的質(zhì)疑。8月20日《新京報》的“京報調(diào)查”顯示,只有13.6%的受訪者認為饒毅落選“很正常,誰都可能落選”。調(diào)查還顯示,對院士這個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366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然而,這個兩全之策雖然好,卻過于理想化。鑒于目前行_力過于膨脹、無孔不入、綁架學術,權力和學術糾纏難分的現(xiàn)實,不妨來一個徹底了斷。 任何制度都會有缺憾,我們能做的是選擇缺憾少一點、小一點的制度;蛘哒f,應該針對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制度。 在目前看來,矛盾的主要方面無疑是權力對院士制度的過度操控,使得院士評選損失了公信力,導致院士這個_的聲譽嚴重受損,而不是把官員“逐出”院士隊伍所可能造成的負面后果。再說,在高校工作的人都知道,行政工作和學術研究,如果要做得好,都需要投入一個人的全部精力,對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同時做好行政工作和學術研究幾無可能。 所以,一個學者在一定時期可能作了大量學術研究,卓有建樹;而在此后開始從政,同樣成績顯著。但他不太可能同時把兩者做好。這就需要他做出選擇:或者繼續(xù)專心做研究,或者轉行做行政。其實,很多有成就的學者在做了官員后基本不做學術了,他參選院士或其他榮譽基本靠吃老本。鑒于院士不是一個空名,而是具有非?捎^的權力和利益的準職務,我覺得即使委屈一下這類曾經(jīng)的優(yōu)秀學者、現(xiàn)在的官員,也是應該的。 當然,這只是我要說的第一個意思,也是院士制度改革的第一步。第二步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這就是必須通過對學術權力的制度化界定,以及相應的對行_力的制度化限制,保障學術場域的自主性、影響力和決策力。否則,院士的去行政官員化,可能同時意味著院士的邊緣化。 前段時間,復旦大學實行了學術委員會的非行政化改革,從校長開始,行政人員一律不得參加學術委員會。這個規(guī)定在學術 ……(未完,全文共1579字,當前只顯示95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院士制度改革:院士和行政官員不可兼得) 上一篇:依法開展環(huán)境影響評價 加快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 下一篇: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重在解決“三管” 相關欄目:規(guī)章制度 改革 改革開放 政府 人事 行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