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循證護理在小兒全麻術后早期少量飲水的應用 | ||
循證護理在小兒全麻術后早期少量飲水的應用 李先紅,曾敏 摘要: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小兒全麻術后早期少量飲水的應用及效果。方法 對49例全麻術后早期飲水的患兒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即提出臨床問題、檢索相關文件、對檢索結果進行分析、選出最佳證據(jù)、指導臨床護理。結果 49例全麻術后早期飲水的患兒哭鬧率降低(p0.05),無嗆咳、誤吸和低氧血癥發(fā)生。[結論]實施循證護理,能有效減緩患兒的哭鬧,更好的體現(xiàn)出人文護理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小兒;全麻;飲水;循證護理 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計劃其護理活動中,審慎的、明確的、明智的應用科學依據(jù),并使之與熟練的臨床知識和經(jīng)驗相結合,同時參照患者的愿望,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護理決策過程[1]。由于兒童生長發(fā)育的特點,意識狀態(tài)發(fā)育不完全,控制能力差,難以取得合作,因此小兒手術常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為了保證患兒的術后安全,防止因麻醉藥物殘留導致的嗆咳、嘔吐和誤吸,術后禁食禁飲2~4h(非胃腸手術)已成為常規(guī)。但臨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71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1.2.2 應用最佳證據(jù)指導臨床護理 1.2.2.1環(huán)境 保持麻醉復蘇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室溫維持在18~22攝氏度,濕度維持在55%~60%。設有病房及一般搶救設備,還需備好供氧和吸引裝置,監(jiān)護儀器等。 1.2.2.2體位 麻醉未清醒時取平臥位;麻醉清醒后,若無禁忌,可取斜坡臥位,頭偏向一側。喂食時保持患兒頭處于中線位,避免頭后仰導致異物吸入。 1.2.2.3方法 在麻醉復蘇內經(jīng)醫(yī)生對全麻術后患兒進行全面評估,確定患兒神志清醒,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復。 根據(jù)患兒體重,用空針抽吸1ml/kg水,由受過訓練的護士分次從患兒嘴角處慢慢注入。首次注入時以1ml為最大注入量,若患兒飲水后無嗆咳、誤吸和缺氧癥狀等,再間隔5min左右,待患兒身體接受這個反應后,逐加1ml量繼續(xù)觀察。整個飲水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守在床邊,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純嚎摁[時可暫停飲水過程,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待患兒情緒稍穩(wěn)定后,再給以少量多次飲水。 1.2.2.4 觀察 觀察是必須的,是重要的,是連續(xù)的,是一種有目的的使用感官去收集資料的方法,而護理觀察則是運用護理手段,經(jīng)過護理人員的視覺、聽覺、嗅覺及觸覺,收集有關病人狀況的信息的過程。要求有扎實的醫(yī)學知識與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的護士去觀察患兒動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此時患兒全麻手術剛恢復意識,身體的傷痛、心理的陌生恐懼,護理觀察能從細微中捕捉到有利的變化,為后續(xù)的治療護理工作提供依據(jù)。 1.2.2.5 兒科護理學的范疇已由單純絕對的護理轉變?yōu)椤耙孕杭彝橹行摹钡纳硇恼w護理[8]。作為家長常處于恐懼、焦慮狀態(tài),承擔著巨大壓力,護理人員應及時向家長交代患兒的病情變化,耐心解釋家長提出的問題,做好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使家長對手術及護理充滿信心,積極配合。 1.3觀察指標 在麻醉復蘇室內經(jīng)醫(yī)生對全麻術后患兒進行全面評估,確定患兒神志清醒,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復。由經(jīng)過培訓有經(jīng)驗的護士根據(jù)患兒年齡、體重、麻醉后恢復情況,評估后給予飲水,并密切觀察患兒哭鬧、嗆咳、誤吸和低氧血癥的發(fā)生情況。 2 結果 實驗組49例,其中患兒發(fā)生哭鬧5例、無嗆咳、誤吸和低氧血癥發(fā)生;觀察組69例,其中發(fā)生哭鬧17例,發(fā)生誤吸和低氧血癥2例。詳見表1。 表1 2組全麻術后患兒早期飲水止鬧有效率比較 例(%) 組別 例數(shù) 有效 無效 有效率 對照組 69 50 19 72.46 實驗組 49 44 5 89.80 注χ2=5.31,p∠0.05 循證護理是在科學的基礎上將其他護理模式中的優(yōu)勢進行整合,使其適應每位病人的針對性的護理細節(jié),促進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尋找科學依據(jù)的護理實證來指導護理工作。本研究在全麻患兒術后飲水問題上,就早期禁水原因與循證護理的早期飲水護理進行比較觀察,發(fā)現(xiàn)患兒術后早期少量飲水能有效減緩患兒的哭鬧(p∠0.05)。同時,通過查 ……(未完,全文共3340字,當前只顯示185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循證護理在小兒全麻術后早期少量飲水的應用) 上一篇:2014年預備黨員轉正申請書 下一篇:抓好衣食住行 到學校求知、求樂、求誼 相關欄目:醫(yī)院 幼兒園 六一兒童節(jié)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