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清華培訓心得(共3篇) |
做一名會講故事的老師 清華大學的三天學習讓我獲益匪淺,感受最深的是他們的講課很吸引人,這里面固然有知識的因素,更有講授知識方方式的因素。從周士淵老師聲情并茂地講述自己的故事讓我們也情動于中,到馬駿老師以豐富的故事讓我們投入,再到覃征老師以生活的實例講解計算機的發(fā)展趨勢讓我們捧腹。貫穿其中的是講故事,而覃征老師的一句話“老師要會講故事”更是點出了其中的奧秘。 是呀,誰不愛聽故事呢?我們從小到大,到我們自己做了老師,到我們現(xiàn)在又做了學生,無時無刻不對故事充滿了興趣。誰又能輕易忘掉故事呢?單純的知識接受容易忘記,一直是為核心的故事容易記得牢固。 下一學期要講歐陽修的《伶官傳序》。 為了讓自己有故事可講,在寒假中我讀了兩本有關歐陽修的傳記,一本是根據(jù)北師大康震老師在百家講壇講的內(nèi)容整理成的,一本是由王永照、崔銘寫的《歐陽修傳》。這兩本書的共同特點是將歐陽修的經(jīng)歷和文學作品有機地融和在一起,看完后既較為系統(tǒng)地、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歐陽修的作品,又對歐陽修的經(jīng)歷、人格有了完整而深入的了解。看完傳記后,初中老師再講《醉翁亭記》必將看到文章背后更廣闊的歷史背景,這豐富的歷史背景讓我們有名驚詫,對歐陽修簡政愛民而深得百姓愛戴必將有身臨其境的體驗?赐陚饔浽僦v《伶官傳序》,對歐陽修經(jīng)世致用的一貫理念必將堅定不移的貫徹。 是呀,有了知識,這是講好課的基礎,而故事與知識的有機融合必將使知識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99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現(xiàn)在說的只是我培訓收獲的一部分,更多的體會將會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當我們在清華園留影合照的時候,我知道,留下的不僅僅是照片,更多的是學習到的看問題的新角度,是思考問題的新方法。要感謝清華為在我們培訓期間給我們提供的服務,更要感謝學校為我們安排的精彩培訓課程,希望以后能夠多接受這樣的培訓,當我們回歸校園,回歸教育時,一定能提升我們自身的能力,為教育事業(yè)做出更大的貢獻! 感悟“周氏理論”中的“習慣” 選擇周士淵教授“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作為清華班培訓的內(nèi)容之一,是源于三年前我聽過周教授的這一講。周教授自身成長的感人故事,激情洋溢的演講風格,對習慣的深入研究和獨到的觀點,當時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選擇周教授這一講,一是希望讓老師們感受他身上的那種精神,周教授面對身體特別是心理上的危機,在愛的感召下,不屈不撓,頑強的與身體的病痛做斗爭,同時專注于好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周教授精彩的人生讓我仰慕,我要向他學習。二是希望老師們進一步增強對學校抓學生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認同感,同時學習一些新的操作方法,從而進一步推進“雙六立人教育”的實踐研究。 我是第二次聽周教授的這一講,突出的感受是,同樣的故事,同樣的精彩演講,讓我再一次激動、流淚;我還感受到周教授并沒有躺在功勞薄上吃老本,而是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更新。這次課與三年前我聽的那節(jié)課比較,我就發(fā)現(xiàn)了周教授的新的研究成果。一個是他明確提出了習慣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提出了習慣可以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習慣學》;另一個是他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養(yǎng)成習慣的具體的步驟與方法。周教授已經(jīng)是將近70歲的老人了,他還是在不斷的追求,不斷進步,這一點非常令我欽佩。 幾年前,在研究學校特色發(fā)展的_時,曾苦苦糾結;立人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定位于“雙六”習慣培養(yǎng)上,總讓人感覺到站位不夠高,涉及領域不夠?qū)挿,總感覺習慣培養(yǎng)不足以支撐立人教育,以至于在宣傳中自己都有一種底氣不足的感覺,F(xiàn)在看來,這一切都源于自己對習慣概念的認識模糊與不確定。一直以來。我認為的習慣實際上是狹義的習慣特指可以表現(xiàn)出來的學生的行為習慣,因此學生培養(yǎng)的許多內(nèi)容從邏輯關系上講就放不進來。例如人應該有信仰,有理想,以狹義的習慣來看,這就不算習慣,放到習慣里似乎就不大合適。二次聆聽周教授的講座,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可以說解決了我多年的困惑。原來習慣還有廣義的概念,廣義的習慣幾乎可以包含一個人成長的方方面面。讓我們來看周教授給我們提供的實例:國際權威人士研究成果顯示,高效能人士有如下七大習慣:1、積極主動。2、明確目標。3、掌握重點。4、利人利己。5、設身處地。6、集思廣益。7、綜合平衡。其中1、2說的是態(tài)度,3說的是方法,4、5、6說的是人際關系,7說的是綜合?梢钥闯鲞@七個方面如果從狹義習慣的概念來看,說它是習慣就顯得十分牽強;而從廣義習慣概念來看就非常合理。周教授在課后曾經(jīng)問過我一個問題:“你說理想、目標是不是習慣?”我說“加上有字是習慣”。是的我非常贊同周教授關于廣義習慣的觀點,它正好豐富了我校好習慣培養(yǎng)作為立人教育核心內(nèi)容的理論支撐。 二次聆聽周教授的講座,我還有一個特別感興趣的地方,就是這次講座,他明確提出了培養(yǎng)習慣的具體的系列的操作方法。周氏理論中一個明確的觀點就是:好習慣光知道還遠遠不夠,因為“知道”是一碼事,要真正能“做到”是另一碼事,這里有天壤之別;而只有讓好的品質(zhì)修煉成為自己的習慣,好品質(zhì)才真正屬于自己。正如周教授給我們的觀點:知而必行、行而必恒、恒而必達。 周教授的習慣學說對我校教師今后的“雙六”習慣培養(yǎng)實踐活動,必將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也許不久的將來,“傻瓜日記”將成為我校學生一道亮麗景色。 2015.3.2 清華培訓心得 2015年1月,我有幸參加了我校組織的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清華是我國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也是我國高層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能在這所百年名校參加培訓學習,我倍感榮幸。同時也感謝校領導給予我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此次培訓時間雖短,但課程安排緊湊,內(nèi)容豐富,每節(jié)課都集思想之大成,耀智慧之精華,真是讓我收益匪淺,體會頗多。 清華大學果然與眾不同,名不虛傳。在這里,沒有枯燥、呆板的教學,更多地感受到清華的人文氛圍、深厚的道德底蘊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白詮姴幌,厚德載物”的校訓,使我深入思考個人與國家、做人與做事、奉獻與索取的關系。專家學者的上課,或諄諄教導,或啟發(fā)引導,都使我強烈地感受到時代的腳步、知識的樂趣。古色古香的建筑、單純的校園生活、同學們的笑聲,又使我仿佛找回了校園的青春 ……(未完,全文共4658字,當前只顯示258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清華培訓心得(共3篇)) 上一篇:清華學習漫談 下一篇:2015年城市管理工作要點 相關欄目:培訓 工作體會 學習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