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互文閱讀:農(nóng)村小學閱讀課堂的良藥 | ||
互文閱讀:農(nóng)村小學閱讀課堂的良藥 [摘要]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yīng)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毙抡n程實施十年有余,我們大部分老師還是習慣于教語文就僅僅教語文教材,一學期下來僅僅讓學生學了二三十篇課文。這一過程中,學生雖然把二三十篇課文嚼爛、嚼透了,但所得卻是有限的,很多專家指責語文教學“少、費、差、慢”。 甚至有人還指出:“誤盡天下蒼生是‘語文’!北M管措辭偏激,細想似乎有點道理,于是,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扎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便成了全體語文老師共同思考的問題。 [關(guān)鍵詞]互文閱讀;閱讀方法;以人為本 事件緣起:學生不會閱讀,怕閱讀,引人深思 今年,學校教研組把教研活動的主題定為了閱讀教學,第一次活動結(jié)束,老師們感慨到:學生的閱讀水平實在是差強人意。而學生那頭一調(diào)查,70%的人不喜歡碰到閱讀題,15%的人害怕閱讀。這個結(jié)果讓語文教研組大為驚訝,我們不禁要問:農(nóng)村小學的閱讀現(xiàn)狀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現(xiàn)狀反思:只見樹木,不見樹林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86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以下以互文閱讀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送別詩《古詩兩首》:《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來談?wù)劰P者的思考: 二、以一帶一 互文閱讀 所謂互文閱讀,就是打破以單篇獨進、嚼爛嚼透為主要特征的精讀教學狀況,引導學生對主題相通,作者相同,情感相融,文體相似,結(jié)構(gòu)相仿等類型文本進行閱讀,并運用比較法、歸類法、遷移法等方法,逐步引領(lǐng)學生從“教材走向教材”“教材走向課外”“課外走向課外”,促使學生習得“快速閱讀”、“信息整合”“質(zhì)疑思辨”等閱讀策略,拓寬孩子的閱讀視野,引領(lǐng)孩子的閱讀生活,為學生學習的終身閱讀與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如筆者在執(zhí)教四年級上冊古詩兩首時,先安排了精讀古詩《送元二使安西》,之后引導學生提煉出送別詩的意象:酒、柳。這時候再進行學法遷移,進行互文閱讀便水到渠成了: 師:孩子們,如果此時的王維是在借酒訴情,那么李白呢?他又是借著什么在抒發(fā)他的情感呢?請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拿出筆圈一圈。 預(yù)設(shè): 長江水?吹竭@滾滾長江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拓展相關(guān)詩句 孤帆: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生讀) 師:好一個“唯見長江天際流”啊,可此時是唐朝盛世啊,在滾滾長江中,為什么李白只能看到孟浩然的一艘孤帆呢? 滾滾長江水載走了李白的朋友,卻載不走李白滔滔不絕的思念。請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樣的安排主要目的是:以閱讀方法的遷移,來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品讀,探究,發(fā)現(xiàn)這類同一主題的送別詩的共性來習得閱讀方法。知道以后看到送別詩就能通過去找寄托作者情感的意象來學習,抓意象悟詩情。同時,讓他們感受到源遠流長的送別詩文化。 三、量化分析 優(yōu)化課堂 也許很多老師對互文閱讀教學有所疑議,覺得它既沒有群文閱讀的課堂大容量,也沒有單篇傳統(tǒng)閱讀針對性更強,何必要花這樣的心思去做這事?除了互文閱讀教學降低了難度,更符合農(nóng)村小學之外,我們不妨再來做一做算術(shù)題: (一)1+1≠2 1.時間上:1+1<2 我們傳統(tǒng)的課堂采用的是單篇教學,教師只要把一課時的內(nèi)容講通講透便完成了教學任務(wù)。但互文閱讀教學卻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出了大挑戰(zhàn),它不再是簡單地教學一篇課文內(nèi)容,而是要成為一位“編者”,對兩篇課文內(nèi)容進行整編,相當于把兩課時的內(nèi)容濃縮到了一課時完成,如此一來,便倒逼教師不得不精簡課堂。如互文閱讀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送別詩《兩首古詩》時,筆者把原定于兩課時的兩首古詩精簡成了一課時完成,并且還外加三首相同特點的古詩進行了拓展。不僅讓學生習得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還進行了實踐、運用,大大提高了課堂實效。 2.意義上:1+1>2 由于課堂的精簡,教師對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取舍,如此一來,舍去了可有可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便有了更多的時間對文本進行深入研究,去挖掘文字背后的東西。如教學送別詩《兩首古詩》時,筆者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第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提煉送別詩的意象:柳、酒等,來完成學習的終極目標——習得閱讀能力,歸納出學習一類送別詩的方法:抓意象悟詩情。再通過第一首古詩中習得的閱讀方法,來自學第二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從中找出意象:長江水、孤舟等,來體會濃濃的離別之情。 (二)1≠1 互文閱讀要求在一課時的時間內(nèi)完成兩課時的任務(wù),除了要求教師精簡課堂之外,把握好課堂框架尤為重要。在地位上要有主次之分;在內(nèi)容上要有詳略之分;在方法上要有一個從習得到運用的過程。在教學時,筆者把第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定為了主要教學內(nèi)容,內(nèi)容處理上要更詳細,花費的時間相對也要更多,孩子們的閱讀方法也均從第一首古詩中習得。而第二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內(nèi) ……(未完,全文共4034字,當前只顯示224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互文閱讀:農(nóng)村小學閱讀課堂的良藥) 上一篇:讓習作評價這張“暖床”成就“精彩習作夢”—小學習作評價的實踐與思考 下一篇:兩讀兩導,翻轉(zhuǎn)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相關(guān)欄目:衛(wèi)生 三農(nóng) 新農(nóng)村 教育 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