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黨支部“學習國學提升修養(yǎng)”黨課講稿 |
黨支部“學習國學提升修養(yǎng)”黨課講稿 大家好! 根據(jù)市委和機關黨委要求,今天我們支部借廉政專題教育課之機,上個黨課,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新時期黨員干部如何通過了解國學、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 2014年7月11日,人民日報曾專門發(fā)表評論,稱國學傳統(tǒng)中俯拾即是的為人之要、處世之道、治理之策,當是領導干部修齊治平的優(yōu)秀教材。那么,什么是國學呢?就是一國歷代固有的優(yōu)秀的學術和學說。中國的國學,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及墨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結束戰(zhàn)亂等,其對我國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從而慢慢形成了一種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現(xiàn)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jīng)典及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歷史、思想、哲學、z-教、倫理、地理、政治、經(jīng)濟乃至書畫、音樂、禮俗、術數(shù)、醫(yī)學、星相、建筑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 _主席酷愛學習,上次去省里培訓,給我們上課的一位老教授講,習主席每天都排出時間學習,其中,國學是主要內容,平均每天不少于半小時。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充滿自尊和自信,他具有深厚的國學底蘊,他的講話或文章以引經(jīng)用典的亮麗風景吸引無數(shù)中外“粉絲”。他不僅自己愛好學習,更為關心干部學習,特別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他指出:“我們要學習中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1131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_同志還為干部闡述了修身立德的方法:“首先要重視反躬自省、自我批評”,“吾日三省吾身”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按照儒家的“人本善論”,人天性是善的、光明的,因后天長期以來社會上逐利避害的不良影響,本來善良的人性如夜明珠沾染了灰塵,因此要勤加擦拭,這個擦拭的方法,就是自省! 其次,_強調要“遵紀守法、不碰底線”,“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人心脆弱,世事艱難,要做成做好一件事都是很不易的。曾出任民國總理的王士珍,以低調聞名。為什么要低調呢?據(jù)他自己說:他年輕時也挺狂,睥睨天下,目無余子,從軍時遇到李鴻章,發(fā)現(xiàn)李鴻章智慧才干,不知高出他多少,可是卻處處碰壁,天天挨罵。這時王士珍才知天下事之難,難就難在你干得越多,挨罵也越多,從此收起狂妄之心,時刻心懷敬畏,最后低調淡定過了一生。人是很脆弱的,特別是在大自然面前,在災禍面前。我們常講,衰運來時,喝個水都能噎著,甚至噎死,微信視頻里也有看到,出個門都會被汽車跑脫的輪胎砸死。人生有生有死,有起有落,有得有失,有苦有樂,這是自然規(guī)律。所以,得意時,要看得淡。失意時,要看得開。有福莫享盡、享盡見貧窮。有勢莫使盡,使盡冤相逢。福宜常自惜,勢宜常自恭,人間勢與福,有始終多終。所以,為人處世,最根本的一條,是要心懷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他人,敬畏律法,敬畏規(guī)律,敬畏正義。只有這樣,才能時刻檢點自己。就拿手中有權和黨員干部來講,從某個方面來說,權力是魔鬼,絕對的權力產(chǎn)生絕對的腐敗。當_得做、駿馬得騎時,若不珍惜、放縱自己無止的欲望。那必然有一天,會敗得很慘! 最后,_告訴我們,修身要做到“防微杜漸、不棄微末”,“慎權、慎獨、慎微、慎友”。很多事都是有了第一次,然后就有了無數(shù)次。吸毒如此、腐敗如此、賭博也是如此。最近熱播的電視《人民的名義》里面不少的貪官,世代是農(nóng)民,剛參加工作時,也是一腔熱血,滿身淳樸。但后來,被行賄者以糖衣炮彈溫水煮青蛙式腐化了,最終墮落,害了黨的事業(yè),誤了自己前程,傷了父母妻兒,下場何其凄涼?梢哉f_同志為干部崇德修身,既標注了的認識論,又標注了方法論! 二、廉政之道 _從嚴治黨,重視廉政建設,舉世點贊。早在《擺脫貧困》一書中就寫道:“廉政建設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歷史使命,如果我們不能承擔起這種歷史使命,我們就會失去民心,就會被敵人找到進攻的缺口”。他常引用“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公生明,廉生威”之類的傳統(tǒng)廉政名言教育干部! _還用傳統(tǒng)文化闡明述干部保持廉潔的方法。首先做到“慎獨慎微”,“不以惡小而為之”。他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時指出“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他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引用“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其次,_強調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發(fā)揮表率和帶動作用”。他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引用“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最后,黨員干部要謹防“貪欲”之害。他在《領導干部要認認真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 干干凈凈干事》一文中引用“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剛才,我們紀委的領導已經(jīng)我為們上過課了,這里就不再細講了! 三、天人之道 中華文明五千年燦爛不熄,積淀了豐富的生態(tài)智慧!兑捉(jīng).系辭傳》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他是天道即最根本的自然規(guī)律的體現(xiàn)和特征。易經(jīng)這句話告訴我們,化育萬物、孕育和守護生命、讓世界充滿生機是天地最大的德行、最大的規(guī)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就要效法天地的好生之德。人生天地間,雖為高等靈長類動物,但并不是就可以對自然和動物生殺予奪,予取予求,那樣,遲早自取其禍。大家看看,那些地質災難,很多就是人類對自然的過份索取引發(fā)的。相反,人要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同生共榮,要不隨意殘殺生命、破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要做到心懷仁慈,愛惜物命,勤儉節(jié)約,珍惜財物。這樣,與天地同德,最終達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自古以來,我國傳統(tǒng)文學里,無數(shù)次出現(xiàn)過“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經(jīng)典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人可以賤、但不能沒有品味,人可以奢侈,但不能浪費。一個人吃完一盤1w元的菜,浪費就是一個人囂張的點了十個菜,最后一個菜也沒有吃完。 很多人會因為別人的奢侈而富足,很多人會因為別人的浪費而窮困潦倒。資源是有限的,錢是流通的,錢不會因為你的奢侈而減少,而資源會因為你的浪費而愈發(fā)貴重。所以,這些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我們以深刻警示和啟迪! _高度重視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出“美麗中國”建設理念,他希望干部汲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休養(yǎng)生息”等傳統(tǒng)思想智慧。2013年5月,_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jīng)濟發(fā)展同生 ……(未完,全文共6106字,當前只顯示294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黨支部“學習國學提升修養(yǎng)”黨課講稿) 上一篇:鄉(xiāng)鎮(zhèn)脫貧攻堅中央巡視組反饋脫貧攻堅問題整改方案 下一篇:鄉(xiāng)鎮(zhèn)書記2017年黨建工作匯報材料 相關欄目:共青團 七一黨建專題 學習體會 學習材料 黨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