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不忘初心守本色、牢記使命敢擔當黨課講稿 |
不忘初心守本色、牢記使命敢擔當黨課講稿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新時代的高頻詞,黨員干部如何不忘初心,怎樣擔負使命,我認為初心是靈魂、是根基,準確把握初心的三個層次,經受得住三種考驗,努力達到三種境界,方能不忘使命,砥礪前行。 一、準確把握三個層次 1、第一個層次:立正初心。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個遠大的志向,也可能是一個簡單的愿望。常言道:“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高安的三代守墓人尤漢清,高奉戰(zhàn)役中幸存時任司號長,祖籍云南宣威南門街,生于1918年農歷三月初九,病逝于1999年元月。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fā)生后,年僅19歲的他,為保家衛(wèi)國毅然參軍。1942年參與高奉戰(zhàn)役,幸存。1945年9月5日,他隨部隊在九江參加日軍投降受降儀式。之后,他主動留在龍?zhí)妒刈o犧牲戰(zhàn)友的墓地,并定居龍?zhí)。后娶妻生子。每年他都帶?個兒子給戰(zhàn)友掃墓,年復一年,54年從未間斷過,直到病逝。尤漢清老人彌留之際留下兩個遺囑:一是逝世后安葬在公墓內,陪伴他的戰(zhàn)友們,站在隊伍的前方繼續(xù)履行司號長的職責,并表示“生前同為戰(zhàn)友齊抗敵,死后黃泉路上再相逢”;二是要求子孫后代堅持接力守公墓。尤漢清老人生前經常教育后人要銘記歷史,感恩先烈。老人離世后,他的兩個愿望都實現(xiàn)了。一晃70余載,尤氏子孫四代堅持到公墓祭掃、守墓。尤家兄弟表示,“會一代接一代為這些抗日英雄守墓,他們是我們永遠懷念的人”。 透過這份執(zhí)著和至誠,人們從尤漢清和他的兒孫們身上感受到一股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永志不忘先烈們舍生取義的感恩情懷。尤家人守護這一座座碑,也樹立起一座座碑,彰顯了中國人的信仰,守衛(wèi)國家不猶豫,守護親人不拋棄,這就是他們的初心。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秦玥飛,耶魯大學文科學士學位,畢業(yè)后回國扎根湖南省衡山縣賀家山村,做一名普通的村官,他的志向是為村民做好服務,帶領群眾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130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1、考驗一:犧牲面前能不能堅守這份忠誠 反面例子:顧順章;正面例子:向警予。 顧順章: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_后,中共中央秘書處由武漢遷往上海,并建立中共檔案管理制度,存檔10210份。當時為了安全和b_m,建立了兩個庫:一個是伍豪(周恩來)負責,一個是顧順章負責。 顧順章,是向警予介紹加入的共產黨。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時任中共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特委三位領導之一。顧順章在蘇聯(lián)受過訓,他聰明機警,會化裝,會表演魔術,會修理機械,他還擅長雙手開槍、爆破、室內開槍而室外聽不到_、徒手殺人而不留痕跡等等,國民黨中統(tǒng)稱他是“全能特務,夠稱得上大師”。 1931年在表演拿手戲法時被抓,沒有嚴刑拷打,沒有威逼利誘,顧順章立即叛變。為了邀功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顧順章分期分批地向國民黨交待了中共機密。導致中共地下組織遭到了極大破壞,先后被捕800多人。比如曾任黃埔軍?偨坦俚膼链ⅰr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的蔡和森等。最后顧順章還是被國民黨處死。 向警予:蔡和森的夫人,唯一中共女創(chuàng)始人。1928年黨的大部分領導先后從武漢轉移上海,向警予卻主動要求留在武漢,堅持地下斗爭:“武漢三鎮(zhèn)是我黨重要的據點,許多重要負責同志犧牲了,我一離開,就是說我黨在武漢失敗了,這是對敵人的示弱,我決不能離開!”最后被抓后壯烈犧牲。 2、考驗二:誘惑面前能不能堅守這份忠誠 正面例子:方志敏;反面例子:李政科。 方志敏:1935年方志敏不幸被俘,被國民黨押到南昌,關在軍法處看守所。 以下是方志敏與法官的正面交鋒,看看方志敏面對誘惑是如何堅守忠誠的。 法官在用方志敏家人的安全來誘惑恐嚇方志敏無效后,污蔑共產黨員“大部分不過是盲從”,遭到方志敏駁斥后,又改口說共產主義在中國“即使能成功,恐怕也得五百年,就算不要五百年,頂快頂快也得要二百年”,進一步規(guī)勸方志敏“為什么要做傻子,為幾百年后的事情去拼命呢,隨風轉舵,是做人必要的本領”,還說很多共產黨員投降后都升了官職,還“每月五百元”。 方志敏告訴法官:“朝三暮四,沒有氣節(jié)的人,我是不能做的,我不愛爵位也不愛金錢! 法官使出看家本領,威脅方志敏:“槍一響,人就完了”。方志敏坦然回答:“我完全知道這個結局!但既然不能兩全,我只有選擇一死。” 李政科等貪污不廉潔,談何忠誠? 反觀今天我們的黨員干部,別說堅守了,稍微有點困難,加點班,就開始喊屈叫冤,談條件要待遇,談何初心? 3、考驗三:打擊面前能能不能堅守這份忠誠 正面例子:_、_;反面例子:張國燾。 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過程中,_與黨內“左”傾路線進行過各種斗爭,他本人也曾遭遇過多次打擊和挫折。1956年,_在黨的八大預備會議上曾說:“至于三次‘左’傾路線時期給我的各種處分、打擊,包括‘開除黨籍’、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趕出紅軍等,有多少次呢?記得起來的有二十次! 那一段不平常的艱難經歷留給_的印象很深,回顧那段逆境困難時,_說:“對于那些冤枉和委屈,對于那些不適當?shù)奶幜P和錯誤的處置可以有兩種態(tài)度。一種態(tài)度是從此消極,很氣憤,不滿意;另一種態(tài)度是把它看作一種有益的教育,當作一種鍛煉! 無論如何,_都始終堅守對黨組織的忠誠,嚴格執(zhí)行黨組織的決定。 許世友評價張國燾說“黨內除了毛主席,誰也不是張國燾的對手! 就是這么一個厲害的角色,北大畢業(yè),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中共一大的重要成員,延安抗日時期,在國共兩黨派出雙方代表到黃帝陵掃墓,以向國人昭示國共合作、團結御侮決心時,張國燾叛逃了?! 中共中央提出3條出路供他選擇:一是回黨工作,二是請長假休息,三是自動脫黨。 張國燾不假思索地選擇了第3條。他脫黨后改靠國民黨,對蔣介石說的第一句話是:“兄弟在外,糊涂多年!”隨后,發(fā)表聲明宣布脫離共產黨。張國燾叛逃后,_重申對他的評判:“此人一貫稱自己是‘中國的列寧’,什么都爭第一。但是他只看見局部而看不到全體,只知道有今天不知道有明天!” 張國燾投靠國民黨后,蔣介石并不信任他,認為“他現(xiàn)在可以背叛共產黨,今后也可以背叛國民黨”,榨干他的價值后,指使憲兵將他一家趕出臺灣。張國燾1979年死在加拿大。 作為我們現(xiàn)在的黨員能否經得住這三種考驗呢?從我們黨員隊伍的現(xiàn)狀看,我感覺,還存在著三種突出的不良表現(xiàn)。 一是初心使命有所淡化。主要表現(xiàn)為“三個淡化”:①信仰淡化。有的黨員認為黨建不是虛就是大,看不見摸不著,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含糊概念,放松了理論學習,不愿學理論,覺得理論太空不實用,卻對一些流言蜚語深信不疑、津津樂道。②感情淡化。有的黨員平時嘴上喊著對黨忠誠,實際上心里卻沒有黨,對黨信得不真、跟得不緊,在黨不言黨,在黨不護黨,只是在組織形式上入了黨,在思想言行上還沒有真正入黨。③身份淡化。有的黨員定位不準、意識不強,平時看不出來,關鍵時刻站不出來。 二是模范作用發(fā)揮不好。表現(xiàn)為“四種類型”:①“不敢擔當”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到任務,不是當做機遇搶著上,而是當做包袱往后躲。②“只喊不干”型。有的在工作上,喜歡當監(jiān)工,總喜歡監(jiān)督別人,不知道監(jiān)督自己,更不樂意別人的監(jiān)督。③“發(fā)號施令”型。有的干部受領完任務,沒想著怎么去完成,而是責任下推,交給部屬,喜歡遙控指揮。④“倚老賣老”型。有的黨員隨著黨齡的增長,覺得自己資格越來越老,工作上拈輕怕重,能拖就拖。 三是規(guī)矩大局意識不強。①組織觀念弱化。有的黨員不能夠正確對待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考慮個人問題多、關心公司建設少,考慮自身利益多、關心集體利益少,常把“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掛在嘴邊,但一到涉及切身利益的時候,則忘掉了黨員身份,顛倒了個人與組織的關系。②紀律觀念淡薄。有的黨員是非不清,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在哪里,習慣拿別人的缺點和錯誤為自己做“擋箭牌”,經常在心理嘀咕“某某的問題那么嚴重都沒發(fā)現(xiàn),自己這點小問題還算得了什么”,久而久之丟掉原則,發(fā)生違紀問題渾然不知。③執(zhí)行意識不強。有的黨員對待上級命令,喜歡擺困難、講條件、提要求,工作挑肥揀瘦,合意的就執(zhí)行,不合 ……(未完,全文共7046字,當前只顯示3392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不忘初心守本色、牢記使命敢擔當黨課講稿) 上一篇:堅定捍衛(wèi)“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黨課講稿 下一篇:七一黨課講稿:從蘇東坡的人格魅力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 相關欄目:黨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