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領(lǐng)導講話,怎樣讓聽眾更有感——例談講話稿起草的“兩有標準”之一 |
領(lǐng)導講話,怎樣讓聽眾更有感——例談講話稿起草的“兩有標準”之一 【核心觀點】 領(lǐng)導講話,包括講話稿的寫作,核心要求是“兩有”:聽之有感,得之有用。從“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角度考慮,還可以加上一點——踐之有效,但這需要時間來檢驗。 提升領(lǐng)導講話的有感度,首先要找準“感點”; 提升領(lǐng)導講話的有感度,其次要醞釀好思想感情; 提升領(lǐng)導講話的有感度,必須增強情緒上的感染力、思想上的感召力。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或者說每年的第一季度,很多單位都會抓緊時間制定工作計劃,對全年工作作出安排。在機關(guān)單位,這個時期往往會議特別多,領(lǐng)導講話也特別勤。 作為一方部門負責人,我也不例外,最近作了不少工作性質(zhì)的講話。和往常一樣,每一篇講話稿我都會自己動手,即便下級同事幫助起草了初稿,我也會在合適的時候直接上手修改。 我對講話稿的寫作,核心要求是“兩有”:聽之有感,得之有用。從“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角度考慮,還可以加上一點——踐之有效,但這需要時間來檢驗,所以暫且按下不表。這幾點,我都是針對受眾提出來的,因為講話要看對象,講話的目的是利他而不是“自嗨”,必須為受眾服務(wù),向他們輸送有價值的東西,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有效傳播。 有感,可以細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情緒上受感染、被感動,這是感性的,實質(zhì)在于有共情——有情感上的共振;二是思想上有感觸、有感悟,讓人覺得有意思、有道理,這是理性的,實質(zhì)在于有共識——有認識上的共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103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修改稿:剛才,12位在會議籌辦工作中表現(xiàn)突出的老同志上臺接受了我們的“致敬”。我們要致敬的,不僅是他們在籌辦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高度政治熱情、強烈責任擔當、嚴謹工作作風,更是他們長期以來不計名利得失,為關(guān)心下一代事業(yè)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崇高風范。我們要致敬的,不僅是這12位老同志,更是每一名像他們一樣,退而不休、老而不伏,在關(guān)心下一代戰(zhàn)線上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的“五老”。老而不伏,是我“創(chuàng)造”的一個新詞,脫胎于“老驥伏櫪”。這些投身于關(guān)心下一代事業(yè)的“五老”,雖然已經(jīng)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他們不服老、不躺平、不趴著,而是老當益壯、老有所為。我提議,讓我們再一次把最熱烈的掌聲、最崇高的敬意送給他們! 上面3個片段,第一個出自老干部工作會議的講話,后兩個出自關(guān)工委工作會議的講話。如果沒有對比,可能看不出問題。把原稿和修改稿對比著看,很容易看出有感度上的差距——固然有筆力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對所寫內(nèi)容認知上的差距。應(yīng)該說,原稿的幾個片段都是有“感點”的,但因為話沒說到位,前兩個片段有“點”而缺“感”,就和隔靴搔癢差不多;第三個片段“感”倒是有了,但說的都是別人說過的老話、套話、大話,既不新鮮,也不走心,特別是層次感不強,沒能像修改稿那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形成遞進式的思想感情沖擊波。 一篇好的講話稿應(yīng)當循循善誘、娓娓道來,一步步把聽眾帶入預設(shè)的情境,讓其被牽著鼻子走而渾然不覺。從正向激勵的角度說,要讓聽眾先有親切感、親近感,這樣他們才愿意往下聽;要注重給聽眾以尊重感、尊榮感,這是非常重要的情緒興奮點;最終還要對聽眾有啟發(fā)、有教益、有幫助,提高他們的收益率,增強他們的獲得感,這是最根本的。如果你能講出聽眾“人人心中有”而“個個筆下無”的東西,讓他們有一種欽佩感,那這篇稿子就更成功了。 提升領(lǐng)導講話的有感度,其次要醞釀好思想感情。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意!保ㄌ啤ぐ拙右住杜c元九書》)這里面,“言”和“聲”只是載體,“莫先乎情”和“莫深乎意”才是關(guān)鍵。 撰寫領(lǐng)導講話稿,一定要善打“感情牌”。打牌的時候,當然需要見招拆招,但高明的牌手,除了對自己手上的牌了如指掌,預先還會對整個牌面進行預判——可以進行怎樣的組合,可能遇到怎樣的情況,怎樣才能擴大贏面,都要心中有數(shù)。撰寫領(lǐng)導講話稿也是這樣,動筆之前一定要充分醞釀,醞釀到思想感情足夠充分、不吐不快的程度,動起筆來就會水到渠成,甚至可以一氣呵成。在感情的醞釀上,要針對“感點”來醞釀,先想明白需要預設(shè)幾個“感點”,再根據(jù)所掌握的具體事例和寫作情境,精準地放入“酵母”,讓情感一點點發(fā)酵。如果一次發(fā)酵還達不到期望的效果,那就多來幾次。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感情需要醞釀、蓄積,但必須是有感而發(fā)的真情實感,不能為文而造情。倘若所表達的感情是生造的、虛假的,就很難引起受眾的共鳴。 撰寫領(lǐng)導講話稿,一定要力求“以意勝”。清代詩人沈德潛有一段精辟的詩論:“古人不廢煉字法,然以意勝而不以字勝。故能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保ā墩f詩晬語》)這說的是古人、是寫詩,但其中的道理是古今通用、為文通用的。寫領(lǐng)導講話稿最難的是出思想,最重要的也是出思想,思想是寫作意旨的具體呈現(xiàn),作者有真知才能寫出真意,有創(chuàng)見才能寫出新意,有深入的思考、規(guī)律性的認識才能寫出深意。有了這樣一些“意”,就可以把思想變成可感知、可傳遞的力量。比如,我在修改講話稿的時候,特意加入了這樣一些讓人更“有感”的內(nèi)容: 一位老領(lǐng)導說過,我們服務(wù)老干部,如果有一件事情沒做好,對老干部工作來說可能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但對所涉及的老干部本人來說,則是百分之百。我們要切實增強“等不起” “慢不得” “坐不住”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老干部工作的品牌,是影響力更是感召力。一塊牌子打響了,就會有更多老同志參與其中,也會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老干部工作無小事,我們要堅持“立之于巨、落之于細”的嚴實作風,秉持“干如不及、猶恐失之”的憂患意識,主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認真辦好“婆婆媽媽”的事,推出更多敬老愛老、為老助老、利老便老的服務(wù)措施,做到細微之處見精神、點點滴滴顯真情,讓老同志更加安心、舒心、暖心地享受幸福晚年。 提升領(lǐng)導講話的有感度,必須增強情緒上的感染力、思想上的感召力。作家陳倉認為,“善意是文學的感染力所在,是文學的思想性所在,更是文學中的最大的美學。真正的好作品一定要傳播善意,為人們注入無窮的能量,讓人們多一些生活的勇氣!蔽殷w會,感染力是作者對真善美的感受力與語言的表現(xiàn)力的融合,你得自己先有感、先動情,然后才有可能調(diào)動別人的情緒。感染就像畫國畫時的渲染一樣,是一種情緒的浸潤、情感的彌漫,需要寓刻意于自然。真正具有感染力的講話,會像一顆石頭落入聽眾的心湖,一圈一圈蕩漾出漣漪。當然,機關(guān) ……(未完,全文共4856字,當前只顯示269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領(lǐng)導講話,怎樣讓聽眾更有感——例談講話稿起草的“兩有標準”之一) 上一篇:縣局巡察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材料 下一篇:縣2023年一季度招商引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 相關(guān)欄目:人事 干部 綜合論文 讀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