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走進革命圣地,傳承紅色基因”研學活動工作總結 |
“走進革命圣地,傳承紅色基因”研學活動工作總結 知行合一 賦能紅色研學 ——“走進革命圣地,傳承紅色基因”研學活動工作總結 2023年7月下旬,我校開展了“走進革命圣地,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紅色研學體驗課程,這也是疫情結束后孩子們迎來的首次研學活動。 當前,紅色研學以其所具有的凸顯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現代化建設成就等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成為研學旅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促進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感受革命光榮歷史,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積極意義,也因此成為學校德育與校外教育銜接的創(chuàng)新形式,以及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眾所周知,*具有豐厚的紅色資源。學校立足*實際,確定紅色研學課程,力求打造行走的“紅色課堂”,帶領學生在思中游、游中學、學中悟,實現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動人,讓學生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健康成長。 一、搭建知行意紅色研學架構 紅色研學以紅色教育資源為重要載體,旨在通過探究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在研學過程中感受紅色內涵,不斷涵養(yǎng)家國情懷?梢哉f,它是核心素養(yǎng)落實的重要載體。學校在探索紅色研學課程中,著重立足*這一區(qū)域的紅色教育資源,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紅色旅行,鼓勵學生通過先研究再學習后體驗,真切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929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紅色“行”課程,借助項目實踐的研學任務,力求在“動”字上進行突破,引導學生能夠正確表達對社會、國家的情感態(tài)度,根據實際情況及需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紅色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紅色研學活動的開展不僅希望能促進學生參與其中,更希望他們做好紅色文化、愛國精神等的傳承與弘揚。例如,低年級借助分批入隊為契機,開展“紅色故事我分享”活動,將紅色故事傳播,在實踐中自覺弘揚愛國主義。中高年級則通過“重溫隊誓”“清廉主題畫展”“紅色歌曲我來唱”等多種活動,自覺傳承、弘揚紅色基因,在“知行合一”中不斷豐盈社會責任、道德意識等公民素養(yǎng)。 在組織實施中,學校通過優(yōu)選紅色資源、任務驅動和多方聯(lián)動,推動紅色研學課程的有效實施,并抓住研學前的準備階段、研學過程和研學后的總結三個關鍵階段,制定務實的評價機制,建構起紅色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框架。 紅色研學課程力求實現探究性、體驗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引領學生積極參與研學旅行,在豐富的活動中學習紅色文化,在旅行體驗中不斷體悟紅色精神,在活動實踐中磨練意志品質,從而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實踐者,樹立與堅定理想信念。 二、創(chuàng)新方式賦能紅色研學 紅色研學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紅色文化旅行,自覺獲取紅色歷史、文化相關信息,形成對紅色文化內涵的理解與認同的過程。在研學旅行的各個階段,通過體現知、行、意不同方面的主題研究、旅行體驗、項目實踐,增加紅色教育的溫度與深度,為學生厚植紅色基因。 1.在集體生活中培養(yǎng)積極態(tài)度。集體生活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研學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自我管理、生活、教育、服務。借助能體現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形象的體驗,在集體生活中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遞出樂觀主義精神和公民責任感。例如,我們以角色為標準,帶著學生組建以“小紅軍一分隊”“小紅軍二分隊”等命名的集體生活團隊,這種方式不僅為紅色研學提升了外在的精氣神,也為組內、組間在不同范圍內的合作交流、生活、管理提供了行動的參照標準。實踐證明,這種方式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從校內走向紅色教育社會大課堂,在解決集體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而這種真實的生活經歷正是紅色研學底色之一。 2.在項目體驗中培養(yǎng)堅毅品質。項目體驗學習是指在紅色研學中,將學生置身于紅色歷史情境中,通過體驗性、實踐性的任務解決,形成可以外顯并傳遞作品或成果。例如,體驗“手榴彈投擲”、“穿越封鎖線”、“應用射擊”……幫助學生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汲取紅色精神所傳遞出來的智慧和力量,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堅毅的品質。 3.多方聯(lián)動協(xié)作,優(yōu)化研學過程。為有效推進紅色研學,學校與學生、家長、紅色教育基地等建立積極聯(lián)系,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協(xié)調。建構起扎實、安全、有力的紅色研學過程,讓紅色研學更有活力。 作為紅色研學課程實施的推動者,紅色研學指導教師應具有扎實的紅色文化知識,以及指導學生自主參與項目體驗、集體生活、主題探究的能力。為保證紅色研學順利開展,學校安排相關教師作為專業(yè)導師。本次活動每班級匹配學生活指導老師和研學指導教師各1名。研學生活老師主要由班主任擔任,負責紅色研學前的小組建立、分工,出行計劃制定、裝備準備,以及相關生活問題預測、解決的指導;同時,在研學中、后作好生活方面的經驗梳理、總結。研學指導教師則為學生提供項目體驗、場館介紹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 為此,在本次研學前,我們對涉及教師開展了研學團隊分層培訓。如急救技術、研學項目指導等,力求實現教師一崗多能,提高紅色研學指導素質。 三、創(chuàng)新評價增效紅色研學 學校針對研學的不同階段制定評價標準,對學生的過程參與、投入程度和能力養(yǎng)成等進行評價,從而建立了紅色研學課程的有效閉環(huán),切實提高紅色研學課程的實施效果。 (一)研學前評價重在明確目標。紅色研學的價值不僅在于學生與紅色文化、精神進行對話,而且希望促進學生更為主動、積極地投入其中,自主開展相關學習、生活。因此,研學前,學校著重引導學生明確要做什么、怎樣做。教師利用兩節(jié)行前課程,通過發(fā)布力所能及的系列任務,幫助學生梳理已有經驗,對即將開展的紅色研學作出合理規(guī)劃,并從中發(fā)現學生需要提供幫助的細節(jié)。 此階段的評價從多維度自我評價、交流心得體會等方面進行設計。評價內容包括前期搜集資料準備充分,對本次紅色研學主題、內容有一定了解;能對本組探究的紅色研究主題有興趣、認真對待、積極參與交流;對本次研學物品準備、文化儲備、文明禮儀方面的行 ……(未完,全文共4346字,當前只顯示2414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走進革命圣地,傳承紅色基因”研學活動工作總結) 上一篇:醫(yī)療幫扶感謝信 下一篇:在2023年市老年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相關欄目:七一黨建專題 教育 創(chuàng)建活動 年終總結 工作總結 個人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