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黨課:把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
黨課:把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同志們: 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是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自我革命實踐主體,既包括黨的整體組織,體現為黨的自我建設和治理,也包括每一個共產黨人,體現為黨員的個體修養(yǎng)和鍛煉。因此,自我革命實踐活動體現為兩個重要的方面,這就是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同向同行:思想建黨著重于每個共產黨人的內在自覺,制度治黨著重于黨的組織制度的完備和完善,從而形成良好的外在制約功能。_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盻提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這里的“同志們”和“全黨同志”,重點都指向每個共產黨人。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都是針對一定歷史時期的挑戰(zhàn),黨對每個黨員提出的思想警示和基本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如一的歷史使命、優(yōu)良作風和責任擔當。 一、共產黨人要經得起全面執(zhí)政的考驗 執(zhí)政意味著權力,權力對于一個政黨、對于這個政黨的領袖和骨干來說,是一個基本的考驗。馬克思主義政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是在執(zhí)政條件下能否區(qū)別于以往一切貴族官僚階層以及政黨,不是成為高踞于社會之上的主人,而是能夠成為社會的公仆,這是面臨巨大的考驗的。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并闡述的“巴黎公社原則”,是需要在實踐中得到證明的。 中國共產黨靠自我革命淬煉而成,堅持自我革命是黨百年奮斗積累的十條寶貴歷史經驗之一。1921年3月,李大釗撰文指出,我們的黨不是政客組織的政黨,也不是中產階級的民主黨,“乃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1921年5月出版的《共產黨》月刊第5號刊文討論了無產階級領袖在掌握權力后會不會變節(jié)的問題,文章闡述了不會變節(jié)的理由,認為無產階級領袖是“為主義而犧牲”的、“沒有關于個人特權”的、“一定是相互監(jiān)督”的、“以無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140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_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闡述的“兩個務必”,就是迎接全面執(zhí)政的“_趕考”的警示,是回答如何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第一個答案”的重要要求。當然,共產黨人不可能像明末起義軍領袖那樣一坐江山就為所欲為,但是,_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也尖銳地指出:“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比绻@樣,這會產生極大的危險。如果不能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優(yōu)良作風,黨內就容易滋生驕傲自滿、精神松懈,極易出現以功臣自居、看不起群眾、高高在上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不能保持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而貪圖安逸、貪圖享受,不僅會喪失奮斗的精神,而且極易為追逐利益的資產階級思想所腐蝕,走向貪污腐化、蛻化變質的深淵。正如劉少奇所指出的:“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擔心,我們未得天下時艱苦奮斗,得天下后可能和國民黨一樣腐化。” “兩個務必”的提出,面對的是黨執(zhí)政的考驗。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的歷史,從局部執(zhí)政到全面執(zhí)政再到長期執(zhí)政,這個考驗始終存在,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越來越嚴峻。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開展的多次整黨_,始終要求共產黨人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面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新形勢對黨執(zhí)政的考驗,_特別強調了執(zhí)政黨的建設,陳云把執(zhí)政黨的作風問題提升到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江澤民認為,“堅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反對享樂主義,要作為當前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并特別指出“黨員領導干部的生活作風不是小事”;胡錦濤重申“兩個務必”,再提“趕考”命題,要求領導干部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在新的形勢下要牢記共產黨人的使命、宗旨和責任。 進入新時代,_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再從“趕考”敘事中強調“兩個務必”。2013年7月,_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又一次來到西柏坡,明確指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要繼續(xù)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他認為_提出“兩個務必”,是對中國治亂興衰歷史的深刻借鑒,是對黨的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是對勝利后黨面臨的挑戰(zhàn)的深刻憂思。他指出,要跳出“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歷史周期率,就要保持“兩個務必”,強調要在新形勢下深刻領會和弘揚好“兩個務必”。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_進一步提出了“三個務必”,把“兩個務必”的精神包含在第二個務必之中,即“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要求在新征程中“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二、共產黨人要經得起市場經濟的考驗 市場經濟中的市場主體,是以利益最大化為行為指向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不斷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行為方式、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處于長期執(zhí)政地位的共產黨人,掌握著進行利益關系調整的改革主導權,不斷置身于政商日常事務交往之中,巨大的利益及其能夠交換的可能對于共產黨人來說是根本的考驗。 黨的十八大以后,以_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改革開放以來所積累的黨內問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2016年,_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這個講話中,_系統(tǒng)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面對未來、面對挑戰(zhàn),“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的基本要求。2017年10月,_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主題詞,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019年5月,黨中央在全黨部署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以“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為總要求,從2019年6月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安煌跣、牢記使命”命題的提出雖然是在黨的十八大以后,但是對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新形勢的重要總結。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同時,市場經濟下對于處于長期執(zhí)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提出新的更嚴峻考驗,主要表現為市場化的商品交易原則對黨內的政治生態(tài)的沖擊,特別是資本對權力的圍獵使領導干部面臨更尖銳的挑戰(zhàn)。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980年,陳云在《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座談會中嚴肅提出,“執(zhí)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陳云的這一重要論斷得到了_的高度贊同。1982年,_在中央政治局提出要剎住經濟犯罪活動之風,他指出,“我們要有兩手,一手就是堅持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一手就是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要求“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明確地指出了懲治腐敗與改革開放、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等重要,不可偏廢。1989年之后,_敏銳地覺察到黨內存在的腐敗問題將嚴重地影響黨群關系,要求抓幾件人民群眾關心的事,并且在與以江澤民為代表的黨的領導集體的談話時語重心長地強調:“我們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秉h的十四大以來,江澤民明確提出要把反腐敗斗爭貫穿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把從嚴治黨的方針貫穿于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江澤民對黨所處的歷史方位作出了重要的判斷,這就是“我們黨已經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_而奮斗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著全國_并長期執(zhí)政的黨;已經從一個在受到外部封鎖的狀態(tài)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在全面改革開放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兩個基本問題,也是對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的重要闡述。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指出,“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zhí)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黨面臨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明確了要把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主題。一方面著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另一方面,進行先進性教育,要求廣大黨員要增強黨員意識和執(zhí)政意識。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問題,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體現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價值觀,以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立場 ……(未完,全文共10109字,當前只顯示365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黨課:把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上一篇:2024年市局一季度黨建工作總結 下一篇:國企公司貫徹落實_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綜合評估報告 相關欄目:黨課教案 七一黨建專題 求職 剖析整改 個人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