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主題教育黨課講稿:以民生為鑰解鎖主題教育實踐新篇 |
主題教育黨課講稿:以民生為鑰解鎖主題教育實踐新篇 同志們: 在全黨深入開展主題教育之際,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同上這堂意義重大的黨課,主要目的是:深入學習貫徹_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歷史縱深與現(xiàn)實需求的維度,深刻剖析民生工作作為“國之大者”的核心要義,系統(tǒng)闡釋新時代黨員干部在傾聽群眾呼聲、回應民生關切、贏得百姓掌聲中應有的責任擔當,和大家深入探討以主題教育實效推動民生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具體要求,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伎己蛦⑹尽?br> 一、溯古追今明初心,在歷史長河中感悟民生為本的政治基因 (一)千年文脈傳承:從“民惟邦本”到“政在養(yǎng)民”的_智慧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一源自《尚書&12539;五子之歌》的_理念,歷經三千年歲月洗禮,始終是中華民族政治文明的核心理念。早在西周時期,周公旦就提出“保民”思想,主張“明德慎罰”,將安民、富民作為_根本。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孟子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強調“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將民生與_興衰緊密相連。漢代文景之治,“勸趣農桑,減省租賦”,文帝兩次下詔“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使百姓“衣食滋殖”,成就了封建社會第一個治世。唐代魏征以“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警示唐太宗,促使其推行均田制、輕徭薄賦,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史載“斗米三四錢,外戶不閉者數(shù)月”。 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不僅是士大夫的精神標桿,更將民生情懷升華為政治理想。包拯任開封府尹時,“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打破“擊鼓鳴冤”的舊制,讓百姓直接申訴冤情,史稱“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其剛正不阿的背后,正是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懷。明代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總括一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一概征銀”,減輕了百姓賦役負擔,緩解了社會矛盾。這些穿越時空的_實踐,無不印證了“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的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139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在互聯(lián)網時代,傾聽呼聲還要學會“上網看看”“在線聊聊”。我市“民生熱線”平臺年均受理群眾來電18萬件,“市長信箱”每年收到來信2.3萬封,其中“共享單車亂停放”“建筑垃圾清運不及時”等問題,通過“即接即辦”機制,平均辦結時間從7天縮短到3天。某區(qū)建立“民情二維碼”,居民掃碼即可反映問題,后臺實時派單,去年共解決“飛線充電”“樓道堆物”等身邊小事1.7萬件,群眾滿意度達96%。這些實踐證明,只有把耳朵“豎起來”、把腳步“沉下去”,才能聽到“真_”、找到“真問題”,正如古人所言:“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二)分析呼聲:從“表面現(xiàn)象”到“深層需求”的精準解碼 群眾的呼聲,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則“話里有話”,需要我們抽絲剝繭、深入分析。宋代呂本中在《官箴》中說:“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边@里的“勤”,不僅指勤奮工作,更包含“勤思考、勤分析”。我市在推進老舊小區(qū)改造時,起初群眾普遍反映“路面破損”“管道老化”,但深入調研后發(fā)現(xiàn),背后是“小區(qū)沒有物業(yè)、管理混亂”的深層問題。于是,我們改變“只修不管”的做法,同步引入物業(yè)管理,建立“居民議事會”,讓210個老舊小區(qū)實現(xiàn)“改造—管理—維護”的閉環(huán),群眾投訴量下降72%。 在分析呼聲時,還要注意區(qū)分“共性需求”與“個性訴求”。某街道曾接到多位居民反映“小區(qū)附近沒有菜市場”,經統(tǒng)計,該區(qū)域1.2萬居民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達38%,步行15分鐘內確實沒有便民菜市場。街道隨即協(xié)調閑置商鋪,引入“社區(qū)便民菜店”,并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同時解決了“買菜遠”和“老人購物不便”的問題。相反,某小區(qū)個別居民提出“拆除小區(qū)內所有綠化,改停車位”,經征求全體業(yè)主意見,85%的居民反對,最終該訴求未予采納。這說明,傾聽呼聲不是“照單全收”,而是要運用辯證思維,既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也要“辨明真?zhèn),分清主次”,正如《荀?12539;君道》所言:“明主者,兼聽而博納,審聲而明斷。” (三)回應呼聲:從“被動接單”到“主動預判”的機制創(chuàng)新 回應群眾呼聲,不能僅滿足于“事后解決”,更要做到“事前預防”!抖Y記&12539;中庸》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蔽沂薪ⅰ懊裆V求大數(shù)據(jù)分析平臺”,對近三年12345熱線、網絡留言等數(shù)據(jù)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每年6-8月“小區(qū)停電”“下水道堵塞”問題集中爆發(fā),主要原因是夏季用電負荷大、暴雨天氣多。據(jù)此,市供電公司提前開展線路改造,增加配變容量;城管部門對易堵路段管網進行清淤擴容,去年夏季相關投訴量同比下降43%。這種“未訴先辦”的做法,正是對“治未病”理念的現(xiàn)代實踐,正如扁鵲所言:“上醫(yī)治未病,中醫(yī)治欲病,下醫(yī)治已病! 在回應機制上,我們還推行“13710”工作法:1天內聯(lián)系群眾,3天內提出解決方案,7天內反饋進展情況,1個月內解決一般問題,復雜問題10天內明確階段性目標。某小區(qū)居民反映“電梯頻繁故障”,按照機制,物業(yè)1天內聯(lián)系業(yè)主,3天內委托專業(yè)機構檢測,發(fā)現(xiàn)是電梯老化所致,7天內公示維修方案,1個月內完成8部電梯更換,群眾紛紛點贊。截至2024年底,我市“13710”機制覆蓋民生事項12.6萬件,按時辦結率98.7%,群眾滿意度95.3%。這些數(shù)據(jù)印證了“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的道理,只有把回應呼聲的機制建得更細、做得更實,才能讓民生工作更有溫度、更見成效。 三、真抓實干解民憂,在擔當作為中踐行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 (一)攻堅克難:從“硬骨頭”到“暖人心”的實干擔當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泵裆ぷ髦校傆幸恍坝补穷^”需要啃,總有一些“老大難”需要破。上世紀70年代,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fā)“水過不去,拿命來鋪”,帶領群眾用36年時間在懸崖上鑿出“天渠”,解決了當?shù)厝彼y題;陜西定邊農民石光銀“誓讓沙漠變綠洲”,40年治沙造林25萬畝,將毛烏素沙漠南緣的“不毛之地”變?yōu)椤熬G色銀行”。這些榜樣的力量,激勵著我們在民生攻堅中勇挑重擔。我市在推進“城中村改造”時,某片區(qū)涉及1200戶居民,歷史遺留問題多、改造難度大,黨員干部組成“攻堅專班”,白天入戶宣講政策,晚上開會研究方案,歷時6個月完成簽約,同步建設安置小區(qū),配套學校、社區(qū)醫(yī)院,讓群眾“搬得出、住得好、能發(fā)展”。 在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上,我們更要拿出“馬上就辦”的執(zhí)行力。某區(qū)中學周邊交通擁堵,家長反映“孩子上學路上不安全”,區(qū)政府當天召開專題會,3天內劃出臨時停車位,5天內協(xié)調公交公司增設站點,1周內組織志愿者護學崗,半個月內完成道路拓寬改造,徹底解決了擁堵問題。正如_總書記強調:“對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必須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蔽沂薪陙砝塾嫿鉀Q“斷頭路”28條、“如廁難”點位132個、“停車難”泊位5.6萬個,這些數(shù)字背后,是黨員干部“為民辦實事”的堅定決心,也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情懷。 (二)創(chuàng)新方法:從“老辦法”到“新路徑”的實踐探索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做好新時代民生工作,既要傳承“走村入戶”的好傳統(tǒng),也要創(chuàng)新“數(shù)字賦能”的新手段。我市開發(fā)“民生服務碼”,整合社保、醫(yī)保、養(yǎng)老等48項服務,群眾掃碼即可辦理,去年累計辦理業(yè)務127萬件,減少跑動次數(shù)254萬次。某社區(qū)獨居老人通過“一鍵呼叫”系統(tǒng)發(fā)出求助,社區(qū)網格員10分鐘內上門,這正是“科技+民生”的生動實踐。在養(yǎng)老服務方面,我們引入“時間銀行”模式,年輕人為老人提供服務積累“時間幣”,未來可兌換養(yǎng)老服務,目前已有1.2萬名志愿者參與,服務時長15萬小時,這種互助養(yǎng)老模式,既解決了服務力量不足問題,又傳承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 在基層治理中,我們還推行“居民議事廳”“圓桌會議”等做法,讓群眾成為民生事務的“決策者”。某小區(qū)改造前,社區(qū)組織居民代表、設計師、施工方“三方議事”,就綠化布局、停車位規(guī)劃等征求意見,最終方案采納居民建議17條,改造后群眾滿意度達98%。這 ……(未完,全文共7520字,當前只顯示362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主題教育黨課講稿:以民生為鑰解鎖主題教育實踐新篇) 上一篇:關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為企業(yè)松綁減負激發(fā)企業(yè)活力的通知》以及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的講話 下一篇:主題教育黨課講稿:全面從嚴治黨在路上 相關欄目:教育 黨課教案 大學生 社會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