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提高政府預防與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 |
提高政府預防與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 (講授提綱) 莎日娜 目錄 一、公共危機管理的基本內容 二、公共危機管理的工作程序 三、提高政府預防與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 一、公共危機管理基本內容 (一)公共危機的界定 公共危機是來自社會經濟運行過程內部的不確定性及由此導致的各種危機;蛘哒f它是這樣一種緊急事件或者緊急狀態(tài),它的出現和爆發(fā)嚴重影響社會的正常運作,對生命、財產、環(huán)境等造成威脅、損害,超出了政府和社會常態(tài)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會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應對。 ——張成福 突發(fā)事件,是指突然發(fā)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 (二)危機的分類 按照國務院應急辦公室印發(fā)的文件,主要包括如下幾類: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68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危機管理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帶來的危害,幫助組織控制危機局面。 危機管理的基本原則:預防為主,主動控制原則;以人為本原則;依靠科學原則;快速反應原則;統(tǒng)一指揮、分級負責原則;社會動員、依靠群眾原則。 (五)“一案三制”:我國危機管理體系建設的核心框架 1.預案。預案一般包括應急主導思想、應急策劃、準備內容、預警程序、響應過程、現場恢復、資源供給和預案管理等要素,要對應急機構組成、部門和人員職責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對技術、裝備、設施、物資、行動及指揮與協(xié)調等方面做出具體安排,明確事前、事中和事后每個階段誰負責做什么,何時做,怎么做,以及相應的策略和資源準備等。應急預案一般由總則、程序、說明書和記錄構成其文件體系,應根據情況變化隨時加以修改完善。 2.法制!吨腥A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于2007年8月30日通過,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3._。應急管理_是指政府和社會共同構建起來的結構和功能。應急管理組織要實現縱向與橫向之間的職責分工明確和相互關聯,F代應急管理_以統(tǒng)一領導、綜合協(xié)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為基本要求。 4.機制。應急管理機制是指行政管理組織體系在遇到突發(fā)事件后有效運轉的機理性制度安排。要建立統(tǒng)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xié)調有許、運轉高效的公共危機管理機制。 二、公共危機管理的工作程序 (一)預防管理工作——“使用少量錢預防,而不是花大量錢治療” 堅持預防原則: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進行風險評估、排查安全隱患、各類救援隊伍組建、物資儲備、經費保障、通信保障、建立應急綜合保障體系、進行危機教育和進行應急演練等 制度保障:建設一套從危機預防到危機應對再到危機恢復重建的危機管理制度,是政府以不變應萬變的最佳選擇。 1.健全應急法律、法規(guī)、標準和制度 2.開展社會公眾應急宣傳教育 3.構建和諧社會 4.做好日常安全監(jiān)測監(jiān)察工作 (二)準備管理工作 鑒于突發(fā)公共事件的不確定性和巨大危害,需要在思想、資源和工作上提前做好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各種準備工作,做到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的狀態(tài)。應全力以赴,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網絡的建設,提高社會公眾的應急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配置有效合理的應急資源,加強突發(fā)事件的應急演練以及各種宣傳教育培訓,確保對突發(fā)事件的及時、準確和有效響應。 1.預案編制與培訓 2.應急訓練與演習 3.應急資源配置 (三)響應管理工作 響應管理工作是指對已出現發(fā)生征兆或已經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為迅速遏止其發(fā)展,消除其影響所進行的管理活動,它涉及事件監(jiān)測、預警發(fā)布、啟動預案,快速響應、有效處置、應急結束等過程。 突發(fā)事件一旦發(fā)生,必須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響應,迅速判定事件的性質和嚴重程度,以及事態(tài)的發(fā)展趨勢,啟動應急主預案和支持性預案。與之對應的應急機構立即進入工作狀態(tài),在統(tǒng)一指揮、分 ……(未完,全文共2973字,當前只顯示179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提高政府預防與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 上一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個人整改措施 下一篇:公務員文明禮儀常識講座提綱 相關欄目:政府 財政 民政 政府報告 公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