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小小舞臺_深厚文化—芻議經(jīng)典故事表演中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 | ||
小小舞臺_深厚文化—芻議經(jīng)典故事表演中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 【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要求幼兒教育要全面發(fā)展。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幼兒園應該肩負的責任與使命,然而,在對幼兒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幼兒學習興趣的問題,接受能力的問題等。借助幼兒好玩的天性,把經(jīng)典故事表演融入到整個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故事所特有的趣味性和啟示性來讓幼兒廣泛參與到其中,以故事為載體,將經(jīng)典故事表演與民族文化教育相結合,在形式各異的表演過程中,讓幼兒接受民族文化教育,推動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經(jīng)典故事表演 民族文化教育 民族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傳承下去,同時民族文化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幼兒教育階段,用一些經(jīng)典故事來教育幼兒,讓幼兒領會我們的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讓民族文化得以傳承。但對于幼兒來說,民族文化中的經(jīng)典故事不容易理解,不容易記憶,如果只通過教師閱讀,不能讓幼兒有深刻的記憶。所以,作為幼兒教育者,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把民族文化中的經(jīng)典故事通過一些語言和動作編輯成表演故事,并結合幼兒的“發(fā)展指南”中的要求,將幼兒教育與民族文化的傳承融于一身,讓幼兒在參與和觀看經(jīng)典故事表演中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93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二)承載性 經(jīng)典故事之所以能夠一直被流傳至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故事情節(jié)讓人深受啟發(fā),在故事中承載了很多人類共同的追求和行為準則,小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到_治家的方略,都能夠在經(jīng)典故事中品味出來。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尤其對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僅僅依靠單一的模式對民族文化教育進行強行灌輸是很難達到教育的良好效果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經(jīng)典故事表演與幼兒民族文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更好地承載其文化傳承的責任與使命,從幼兒教育時期抓好民族文化教育,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和底蘊,讓幼兒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經(jīng)典故事表演與幼兒民族文化教育相結合,既可以承載傳承經(jīng)典的作用,又可以承載傳承文化經(jīng)典的重任,讓故事經(jīng)典得到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同時,也讓民族文化在幼小的心靈之中埋下了發(fā)展的種子。 三、如何讓幼兒在經(jīng)典故事表演中接受民族文化教育 經(jīng)典故事表演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但如何通過經(jīng)典故事表演讓幼兒接受民族文化教育,同時符合“指南”的要求,就需要教育者用心對故事進行雕刻了,這里通過形象選材,出發(fā)興趣;合理設計,幼兒主導;差別角色,注重個性;合理有度,重在欣賞這四個方面來展開。 (一)形象選材,觸發(fā)興趣 民族文化中的經(jīng)典故事有很多,在故事的選擇上要符合幼兒的特點,選擇那些能夠觸發(fā)幼兒興趣的故事來編輯成短劇來表演,這樣可以提高幼兒對經(jīng)典故事的理解,讓幼兒愛上民族文化。例如:民俗故事《過大年,包餃子》,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記憶回憶出家里都是怎么包餃子的,然后教師講解包餃子的步驟,將幼兒分組,讓他們自己分工,完成包餃子的過程。這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在包餃子的過程中學會人與人之間的配合,感受集體的力量,以及共同勞動的快樂。包餃子屬于民族文化,而且需要幼兒把這一傳統(tǒng)傳承下去,同時,包餃子這一活動是幼兒一直很感興趣,在家里大人又不讓動手的游戲,如果讓孩子自己動手包餃子,會讓他們興趣大增,樂于參與這一活動。在民族文化中,這樣的故事有很多,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不同的飲食,像“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都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如何來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食物,可以先讓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孩子表演給大家,然后讓大家都參與到表演中來,體會民族文化帶給大家的樂趣。 (二)合理設計,幼兒主導 民族文化中的經(jīng)典故事要轉化為表演的形式需要幼兒教師對其進行合理的設計,比如故事《司馬光砸缸》,需要教師對“缸”進行周密的設計,既不能讓參與表演的孩子有危險,又要讓觀看的孩子們知道掉進缸里是危險的事情,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同時突出幼兒在緊急關頭要急中生智,抓主要矛盾,先救人是最主要的,也是注重生命教育。讓一個小朋友表演掉進缸里的淘氣小孩,沒有安全意識,不小心掉進了盛滿水的大缸里,這時司馬光看到了,怎么辦?低頭看見一塊大石頭,搬起石頭砸壞缸,缸里的水被放了出來,淘氣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馬光真聰明!在故事表演中,讓幼兒盡情的把故事情節(jié)通過自己的表演手段發(fā)揮出來,跟小朋友強調“如果你是司馬光,你應該怎么辦?”讓幼兒更多的走進故事情節(jié),既掌握了故事,又發(fā)揮自己表演的特長。同時讓表演者引導觀看者去思考,怎么做能救人呢?這種情況下什么是最重要的?是要“大缸”還是要“生命”?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核心,在生命面前,什么都是無所謂的,只有生命最重要。這一民族文化故事既教育幼兒玩耍時要注意安全,也教育他們在危急關頭,生命是最寶貴的。 (三)差別角色,注重個性 民族文化中的經(jīng)典故事也適合在角色上做文章,讓幼兒體會到不同的人物角色應該有不同的立場和觀點,這樣讓幼兒在與不同的人交往時能體諒別人,理解別人。提高情商指數(shù)。例如經(jīng)典故事《孔融讓梨》,讓幼兒一個表演長輩,一個表演兒童,在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面前,要孝敬長輩,把大的好的給長輩吃,從小培養(yǎng)幼兒孝順的個性。也教育幼兒家人應該互相關愛,懂得付出是很幸福的事情。還有故事《三顧茅廬》,讓幼兒學會尊重人才,要謙虛謹慎,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這個故事中人物比較多,像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他們通過語言都能表達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尤其是關羽和張飛,讓觀看的小朋友評論一下每一種性格的人的缺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這樣。在表 ……(未完,全文共4371字,當前只顯示242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小小舞臺_深厚文化—芻議經(jīng)典故事表演中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 上一篇:點亮區(qū)角內(nèi)的那一抹綠—淺談幼兒園自然角的創(chuàng)設 下一篇:牽著孩子們的手靜聽花開—淺談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 相關欄目:文化 宣傳講話 教育 幼兒園 民族z-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