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課例探析 |
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課例探析 【案例背景】 古詩詞教學一直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對古詩詞解讀過深,人為拔高,未能貼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二是一味拓展,超越無度,導致教學內容本末倒置。如何適度解讀古詩詞,切合學情?如何設計路徑,有效拓展?適逢浙師大的學生在我校實習,為了給實習生上一堂示范課,加之自己對古詩詞教學比較感興趣,所以,在學校的教研課中,我決定上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 。 曲高和寡——課堂難覓知音者 【案例描述1】 這是兩首送別詩,針對同一題材的特點,我在第一次教學設計中想打破古詩教學的慣有教法——“逐首教學”,“逐環(huán)教學”(解題開始,正音跟上,疏通為主,背誦斷后),想在整合理念下,進行對比教學。 一、情景導入,揭示題意 課件播放《送別》名曲,字幕出現(xiàn)李叔同的歌詞。 師:聽著這首曲子,你仿佛看見了一幅怎樣的場景? 生:……(生沉思狀) 師:看看歌詞,想一想。 生:我看到了青草和柳樹。 生:我看到了夕陽下的美景。 生:…… 師:其實這首歌的名字叫《送別》,是由李叔同填詞的,它表現(xiàn)的是人們送別的情景。 生:……(似懂非懂點點頭) 三、對比品讀兩首詩的相同點(課件同時出現(xiàn)兩首古詩) 1.默讀,“讀”出相同點。 師:默讀,能不能把這兩首詩讀成三個字。(學生默讀) 生1:之廣陵。 生2:使安西。 師:請同學們圈出兩首詩相同的三個字。(生圈字) 生:送故人。 師(很高興)板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106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旁征博引——課堂難奏協(xié)奏曲 【案例描述2】 鑒于第一次試教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結合四年級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我把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定為學習兩首古詩,并確立了以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提高修養(yǎng),習得能力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采用階梯引領,自主感悟的教學策略,開展教學活動。 考慮到新課程小學階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但縱觀我們的教材,古詩的內容畢竟有限,小學六年的教材中古詩的總篇數(shù)也不足四十篇,所以,要擴大學生古詩閱讀的信息量,必須對古詩教學進行拓展,使課文信息量更加豐富,學生得到更多的情感體驗。鑒于這一認識,我在古詩教學中采取了課內拓展閱讀與課外拓展閱讀相結合的方式,以期達到豐富兒童古詩文積淀之目的,打破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模式中僵化了的課堂教授,激發(fā)兒童學習興趣,提高古詩教學質量。所以我在教學的多個環(huán)節(jié)都安排了拓展: 拓展1: 師簡介背景(課件出示地圖): 師:渭城:在長安西北,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安西:唐朝廷為統(tǒng)轄西域地區(qū)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附近)。在當時,每年朝廷都要派官員出使西域,這些官員到西域“工作”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不能回來與親友團聚。 師:從渭城到安西,路途三千多公里,處于河西走廊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是當時的必經(jīng)之道。陽關以西就是荒涼的邊塞大漠,唐代的著名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寫道(課件出示詩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生齊讀《涼州詞》 師:“春風不度玉門關”可見安西這地方是多么的寒冷,荒涼! 師:這首詩的詩人王維大家應該不陌生,他是唐代著名詩人、畫家。蘇軾曾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蔽覀內昙壘蛯W過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學生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王維不僅珍視兄弟間的情誼,也特別珍視朋友間的情誼。今天,他給我們帶來的這首送別詩,相信你讀了后會有更多的體會。 拓展2: 師:春雨的滋潤,萬物復蘇,為什么詩人只寫了客舍和楊柳呢? 生說自己理解 師:遠行千里,肯定要投宿旅館;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征,在唐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早在《詩經(jīng)》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钡拿。(課件出示詩句) 生齊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師:選取這兩樣景物,自然能看出“送別” 。 拓展3: 師:這是一杯怎樣的酒呢?板書:酒 生1:這是一杯悲傷的酒。 生2:這是一杯離別的酒。 生3:這是一杯祝福的酒。 ……學生個性化誦讀。 師:這正如《楚辭·九歌》中所言“悲莫悲兮生別離。”。。ㄕn件出示詩句) 學生齊讀:悲莫悲兮生別離。 拓展4: 師:此刻,我們已領悟到這首詩的感情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生:指名讀——配樂范讀——齊誦——指名背——齊背 師:一首詩是一幅畫,也是一曲歌,在唐代就有人給這首詩譜上了曲,讓我們來一起欣賞。(課件播放:《陽關三疊》吟唱曲,唱三遍才止。) 師:這豈止是一曲歌,這更是一份濃濃的情呀! 拓展5: 師:朋友的送別從春天到冬天,從古代到現(xiàn)代,那份濃濃的友情,它不會隨時空改變而徹底消失,而珍愛知音,珍惜友情,便是這送別詩給我們最好的啟示。 課件出示相關送別詩: ①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ㄌ啤ね醪g《芙蓉樓送辛漸》) ③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ㄌ啤じ哌m《別董大》) 學生齊讀,并嘗試背誦。 師:課后希望同學們能去搜集這些送別詩,并把它積累起來。下課! 【案例反思】 拓展閱讀,就是一種專題閱讀形式,是一種“大閱讀”的實踐。《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拓展閱讀的基本做法是就語文教學中某一閱讀素材相關的主題,搜尋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閱讀,進而加深對課堂閱讀素材的理解,使學生多渠道開展閱讀實踐,以期對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起到積極作用。只是,在具體的拓展閱讀實踐中,我們如何去尋求有效教學,是當務之急。 綜觀本堂課的教學,我覺得自己的理念沒錯,但在實際教學中,對拓展教學還是存有誤區(qū)的。 一、拓展程度不適當 如一年級教師教《春曉》一文,提供的拓展閱讀是杜甫詩作《春夜喜雨》,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春夜喜雨》,是初中二年級的課文,讓一年級學生去學習,反而會適得其反,既消耗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又銷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教學行為。像以上案例中,讓四年級學生拓展閱讀《詩經(jīng)》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楚辭·九歌》中的“悲莫悲兮生別離!贝蟛糠謱W生在理解上是存有障礙的,學生學習中的懵懵懂懂只會削弱他們對文本學習的興趣。所以,拓展閱讀時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 二、拓展 ……(未完,全文共4994字,當前只顯示277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課例探析) 上一篇: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古詩兩首》課例研究 下一篇:與《小學生時代>有約》課例研究報告 相關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