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干部學習講稿:社會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和發(fā)展方向 |
干部學習講稿:社會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和發(fā)展方向 課程前言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也很榮幸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今天我想著重談一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黨的十七大有一個突出的亮點,就是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大會的主題非常鮮明,那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_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那么,為什么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呢?因為我們知道,旗幟就是形象,旗幟就是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我想這就是這面旗幟的歷史地位,以及它所代表的歷史進步的方向。 那么我們黨的十七大為這面旗幟賦有了什么樣的內涵呢?十七大明確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就,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以,高舉這面旗幟最主要就是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由此可見,道路、理論體系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基本內涵。 那什么是道路?黨的十七大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了完整的概括,那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段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高度概括。 所謂理論體系,黨的十七大報告也對此做出了明確的鑒定,這個理論體系是包括_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同時也指出這個理論體系繼承和發(fā)展?si砜慫賈饕濉⒘心饕、毛泽东思想,凝聚了紡腕共产党人,翑碳人民长浦@剿韉鬧腔酆托難閱厥鍬砜慫賈饕逯泄淖钚魯曬,蕢q澈腿嗣褡畋蟮木癲聘,同蕩挪蕛S橙嗣窆餐芏返乃枷牖 ?br>所謂道路實際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所從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那么理論體系實際上就是對這個道路的高度概括和總結,黨的十七大也明確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這條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這個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由此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166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我們說了這么多年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已經約定俗成,但是嚴格的說,這兩個名詞屬于日名詞,而不是漢語,因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一種思潮,首先傳播到日本,日本的學者把這兩個詞翻譯成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傳到中國以后,我們的學者就沒有再進一步去翻譯,如果說從我們中國古漢語中找一個對等詞的話,恐怕就是大同,但是現在看來,這個大同不如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翻譯的比較準確。那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呢?我們可以做一個結論了,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主義拿掉,那個兩詞合起來,就是社會共產,所以社會主義也好,共產主義也好,是也要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主張全社會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社會運動,一種社會思潮,一種社會制度,這是社會主義。 回過頭我們再說空想社會主義,當資產階級完成了政治革命以后,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的矛盾基本解決了。那么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上升到了主要地位,所以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尤其是工業(yè)革命的完成,歐洲開始了有組織的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國際主義運動,那么在這樣一種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下,空想社會主義由于它對理論基礎是唯心的;而且也沒有找到改造現存社會的依靠力量,所以日益落后于時代,甚至變成_的社會思潮,在這種情況下,工人運動的發(fā)展或者說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迫切需要一種科學的理論來指導日益高漲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因此,科學社會主義應運而生。 二、科學社會主義 (一)基本概念 那么第二個大問題,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從廣義上說就是馬克思主義,從狹義上說它是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之一,按照列寧的說法,馬克思主義有三個來源,三個組成部分,所謂三個組成部分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中科學是相當于一部望遠鏡,借助這部望遠鏡,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政治經濟學是關于生產關系的學問,可以說相當于一部顯微鏡,借助這部顯微鏡,馬克思剖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秘密,找到了改造現成資本主義社會的依靠力量。所以馬克思的兩大發(fā)現: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 今天我們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科學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實踐,因此,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yōu)槭裁匆獔猿种袊厣鐣髁x道路,因為這條道路完全正確,能夠引領中國的發(fā)展和進步,就是因為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同時又根據我國的實際和時代的特征,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我們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尤其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同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以及我們所說的時代特征有機結合的產物,這就涉及到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中,資產階級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必然勝利,后來把它概括成兩個必然,構成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恐怕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核心。 (二)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那么如何實現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則,關于對這個基本原則的概括,現在學術界也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大體來說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無產階級必須要打破、打碎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建立自己的_,堅持無產階級專政。那么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以及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就是這個原則在中國的勝利,那么建立起無產階級專政以后,勝利的無產階級要干什么,這就涉及到第二方面的內容,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沒有經歷過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所以也不可能對未來社會的建設提出一勞永逸的方案,但是從共產黨宣言中我們還是可以體察到他們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關注。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上升為統(tǒng)治階級,爭得民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_,然后利用這個國家的_一步一步地改造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那么這個任務在完成以后,或者說正在完成的同時,工人階級還要干什么?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要盡可能快的增加生產力的總量,所以_同志曾經說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fā)展生產力,也就是說我們完全可以把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 那么1956年我們中國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基本確立起來了,所以我們黨的八大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以后,我們面臨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提出了向自然開戰(zhàn)的問題,形成了一個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為主要內容的“八大路線”,在“八大路線”的指引下,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探索取得了良好的開局,比如經濟上提出了統(tǒng)籌兼顧,適當分配,提出了走中國式的工業(yè)化道路,同時也進行了經濟_改革的嘗試,政治上發(fā)揚民主、健全法治,科學文化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民主關系領域,民主團結、民主平等,民主區(qū)域自治等等,我想這些恐怕也都是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必須,所以當時如果沿著這樣一個思路進一步發(fā)展和探索,我們的社會主義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事實上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的概念或者說提法已經呼之欲出了,但是事與愿為,1958年以后,我們當指導思想出現了扭轉,到1962年又重提階級斗爭,并且把它上升到為綱的地位,這就說明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從此走上了一條以階級斗爭為綱,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道路,釀成了文化大ge min十年dong luan。那么我們回顧這段歷史目的是什么?就是說明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我們堅持了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這樣一個基本原則,所以我們的探索,我們的建設,都取得了良好的開局,有資料顯示,1957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經濟年份,那么后來呢,后來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遭受了挫折,出現了重大的失誤,原因在哪里呢?就是違背了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這樣一個基本原則,所以_同志說,正是因為有“文化大ge min”那樣的錯誤,才促使的我們思考我們的弊端在哪里,這是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原則。 那么第三方面的內容,我們剛才說過,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經歷過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因此不可能對未來的社會建設提出一勞永逸的方案,而且他們一再強調,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恐怕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方法論原則,這就是說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束縛后人的頭腦和手腳,反過來呢為后來獨立的探索,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余地,所以中國特色人正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才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以第三個問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前提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尤其是這個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層面上加以理解,第一是前提,所謂前提一句話中國已經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換句話說中國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符合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有其歷史的必然性,所以正是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我們才有探索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現實性,這是第一點前提。 (二)起點 第二點呢,那就是起點,起點我們說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戰(zhàn)略轉移,會議的公 ……(未完,全文共11987字,當前只顯示4329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學習講稿:社會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和發(fā)展方向) 上一篇:“帶頭堅定理想信念”學習心得體會 下一篇:干部學習講稿:心理健康與成功人生 相關欄目:干部 公務員 組工 組織講話 黨會報告 學習體會 學習材料 大學生 社會實踐 科技 黨務講話 科學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