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如何教好教材中的“點子作文” |
如何教好教材中的“點子作文” 摘要:自拙著《點子作文》出版后,“點子作文”教學模式愈益受到關注,F(xiàn)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大量“點子作文”教學的優(yōu)質資源,如能提高教學實效,必能造福師生。本文分兩部分進行闡述:第一板塊介紹存在于教材之中的“點子作文”內容,第二板塊介紹使用教材的兩大新策略——嵌入“支架問題”和變“教材文本”為“活動文本”,達成應有的教學價值,提高習作教學的實效。 關鍵詞:“點子作文”內容 使用教材的新策略 支架問題 活動文本 “點子作文”教學重視激發(fā)和利用學生的策劃需要,指導他們參與策劃,在策劃活動中出點子、說點子、寫點子、評點子和用點子,以此豐富他們的生活閱歷,釋放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他們的言語動機,讓他們主動參與聽、讀、思、說、寫的言語活動,在策劃過程中完成取材、構思、寫作、修改的習作過程。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成效顯著,好評不斷。今年1月, “點子作文”的十余載研究成果——《點子作文》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潘新和、江平兩位教授和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張化萬先生欣然作序,給予高度評價。為了推廣“點子作文”,我就現(xiàn)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與策劃有關的教學內容提出自己的教學設想,以求教于同行和專家。 一、教材中 “點子作文”內容的介紹 搜集和整理現(xiàn)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關策劃主題的內容之后,我發(fā)現(xiàn):語教材中散布著大量有關策劃主題的內容。它們分散于課文、課后習題、復習題、語文園地、綜合性學習單元等處。其中,“怎么”(怎樣、如何)一詞出現(xiàn)59次,“辦法”(方法)一詞出現(xiàn)8次,“主意”一詞出現(xiàn)1次,“策劃”一詞出現(xiàn)3次,“計劃”一詞出現(xiàn)3次,“設計”一詞出現(xiàn)3次,“打算”一詞出現(xiàn)6次,“商量”一詞出現(xiàn)12次,“暢想”一詞出現(xiàn)2次,“建議”一詞出現(xiàn)13次,“方案”一詞出現(xiàn)2次,“建議書”一詞出現(xiàn)3次,“倡議書”一詞出現(xiàn)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131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六 商量:在“走進田園”綜合性學習活動前,先商量一下,準備怎樣開展活動。P107 伽利略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是怎樣進行試驗的?別人有哪些反應?P123 八 向你推薦一本書。P157 二、探索使用教材的新策略 教師處理教材,駕馭教材,變教材為學材,帶著智慧和學識走向學生,使學生成為教材的受益者。為了實現(xiàn)這些教學理想,教師必須“二次開發(fā)”教材,優(yōu)化教學設計,按策劃活動的類型,豐富教學方式,細化教學步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一)嵌入“支架問題” 支架,支持物體用的架子。[1]通過提出一些關于“怎么辦”(策劃方法)“為誰寫”(讀者意識)“寫什么”(習作內容)“怎么寫”(習作技巧)等支架問題,旨在給學生提供需要幫助的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回答,來化解學生的習作障礙。以嵌入的方式補充教材。 1.思維支架,消除思維障礙 得到一個策劃任務,并非每個學生都能想出一種適合的對策。為此,需要教師為他們提供啟發(fā)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洞開思維之門。比如: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第73頁:1.給同學講講自己的畫。2._組合,看看評評別人的畫。3.辦一個圖畫展覽。第3項任務明顯有難度,為了下降學生為準備舉辦圖畫展覽做策劃的難度,教師可以出示3個問題: ⑴圖畫展覽放在什么地方? ⑵圖畫展覽用一個什么名字? ⑶圖畫作品可以貼嗎? 學生一目了然地看到這三個問題,逐一思考,回答三個問題,就能拿出一個籌辦圖畫展覽的方案。然后學生就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再如:三下第2單元《語文園地二》口語交際《我們能做點什么》,教材中要求學生討論:我們能為保護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做點什么。這個話題有一定的專業(yè)性,距離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容易讓學生產生思維障礙。為此,不翻使用思維支架,提出點撥性的問題: ⑴向社區(qū)居民宣傳環(huán)保上,我們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⑵為了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2.內容支架,解決內容枯竭 通過內容支架,喚醒學生的長時記憶,追憶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不可或缺的重要細節(jié),收集習作內容。如四上第五單元“口語交際”《保護文物》:“交流個人了解的其它文物古跡的情況,說說我們能為保護文物做些什么。為了讓學生能輕松地提出自己保護文物的對策,教師必須先引導學生介紹自己所知的文物古跡遭受破壞的現(xiàn)狀,敘述必須清晰、準確,為此,可以出示表格,讓學生在課前填寫: 文物古跡 受破壞的部分及其具體情況 分析造成破壞的原因 ⑴縣城西街貞潔牌坊 ⑵塔山公園中的龍峰塔 ⑶ ⑷ 再如:四下第三單元中《口語交際·習作》:“還可以談談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啟發(fā),想發(fā)明什么!痹谥笇W生構思之前出示習作提綱: 先具體介紹某種動物的機能或植物的性能,可以查閱各種資料,然后根據(jù)自己的靈感設想自己的發(fā)明項目。 通過習作提綱,引導學生儲備習作內容,明確習作結構,動起筆來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3.轉化支架,根除言語痛苦 從寫作轉化原理來看,一個完整的寫作活動要進行“物——感——意——言(文)”三重轉化,即作者由客觀事物產生情感體驗,把客觀物象內化為頭腦中的主觀感受,再通過抽象提煉,將頭腦中的表層意象轉化為深層內蘊,即形成理性認識,然后將其外化為語言文字。每一次轉化過程,都是作者與生活世界、歷時自我、潛在讀者的不斷對話,獲取適合寫作要求、滿足表達訴求的信息,并提煉出核心信息。作者不斷地增刪、整合、懸置、修正信息,將思維引向深入,表達主體與對象更為融合,作者與讀者更為契合,表現(xiàn)內容與表現(xiàn)形式更為適合。[2] ⑴由物到感的第一重轉化,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 通過抽象、比較、改寫、重組、修正等方式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然后形成言語表達意愿,生成寫作動力。面對外物,學生因為注意力分配的問題,容易目中無物、無人,無法產生清晰的第一印象,更遑論主觀感受。如四上第五單元“習作”:“……可以講景點風光,也可以將與景點有關的故事、傳說,還要提示參觀游覽的注意事項。……”對于景點的自然景觀,學生容易走馬觀花,真正儲存到大腦中的表象很少。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事先要求學生以導游的身份,細致、有序地觀察,并制定“小導游必修課”: ①你選擇了哪幾處重點景區(qū)(景物)進行重點介紹? ②你的觀察仔細嗎?有一定的順序嗎? ③你的介紹能讓游客知道景區(qū)(景物)的主要特征嗎? 這樣一來,學生自然會瞪大眼睛,有目的,有重點,有順序地仔察景物,在神與物游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色彩,為后面兩次轉化關系奠定基礎。 ⑵由感到意的第二重轉化,引導學生形成理性認識 要想完成第二重轉化,必須引導學生不斷地增刪、整合、懸置、修正信息,將思維引向深入。如四上《語文園地七》“口語交際·習作”中要求給“需要得到幫助的王虹”寫回信,“幫她解決遇到的煩惱”。要想寫好這封回信,前提條件是用心閱讀王虹來信,幫助王虹分析出“每當有同學過生日時,都有意避開我”的原因。能正確歸因,便能做好“知心姐姐”,想出對策,幫助王虹消除孤獨和難過。為此,教師可以設計分析題: ①跟王虹非常要好的同學為什么疏遠王虹? ②每當有同學過生日時,他為什么都有意避開王虹?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得到合情合理的理由,為幫助王虹鋪墊。 ⑶由意到言(文)的第三重轉化,引導學生用語言“包裝”自己的思想 言語內容與言語形式的匹配是相當不容易。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思維成果不僅需要語言來儲存,而且需要語言來“包裝”。如六上《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習作”中:“生活中還存在不少浪費資源和污染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針對這些不良現(xiàn)象,寫一份建議書,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并向有關部門反映!闭Z言的得體問題很重要。身為小學生向由成人任職的政府部門提建議,必須態(tài)度誠懇,彬彬有禮,言之鑿鑿,其情切切。為此,教師不妨引導學生思考: ①建議書的語氣是委婉好,還是強硬好? ②建議時需不需要充分的理由? 通過引導上述問題的斟酌后,使學生注意措辭上的要求,保證語言得體,讓讀者或聽眾心悅誠服地接受。 4.修改支架,推動言語加工 修改支架,即產品支架,幫助學生反思和修正自己的習作產品,既符合已意又契合讀者需求,達成最佳的表達效果。像學生寫完建議書后,可以鼓勵其嘗試以建議對象的身份思考: 作為建議對象的自 ……(未完,全文共7100字,當前只顯示341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如何教好教材中的“點子作文”) 上一篇:淺談人教版小學語文“日積月累”欄目的教學策略 下一篇:怎樣使小學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共生 相關欄目:綜合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