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試論檔案的文化價值及其實現(xiàn) | ||
試論檔案的文化價值及其實現(xiàn) 人類社會的原始文明肇啟于何時,迄今尚無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檔案是人類社會文明之花結(jié)出的果實,審視檔案文化價值與文化屬性,是現(xiàn)代檔案工作發(fā)展的必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檔案界開展了關(guān)于檔案與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檔案與文化的新概念。檔案與文化的研究已成為檔案學界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檔案所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具有重要的文化媒介作用。我們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主要是通過檔案文獻、文物、史書來實現(xiàn),而很大一部分史書,文物又以不同的載體和實物存放在檔案館或博物館。所以檔案作為人類文化財富的一部分理應受到相應的重視與開發(fā)。自1997年以來,我國學者岳宗福、張秀芹就開始探討檔案與文化的關(guān)系,不斷挖掘檔案的文化價值。此后大量的學者對于檔案文化價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檔案文化價值含義、檔案與文化的關(guān)系、檔案文化的屬性特征、表現(xiàn)形式、實現(xiàn)途徑等五個方面,下文將對這些研究文獻進行評述與分析,繼而對該領(lǐng)域研究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提出展望。 一、檔案文化價值含義的研究 檔案文化價值作為檔案價值的一種形態(tài)應有別于檔案的政治價值、經(jīng)濟價值、科研價值、軍事價值等等。這是理論界的共識,但不同學者對其內(nèi)涵的闡釋卻不盡相同。 王英瑋教授(1998)指出檔案文化價值是人類通過各種有效的勞動、智慧、經(jīng)驗等創(chuàng)造的,能夠滿足人類某種社會存在和發(fā)展需要的檔案有用性、有益性的總稱。呂鴻(2002)認為檔案文化價值是文件形成者和檔案工作者在文件的制作、形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106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這類觀點說明,檔案的繼承和積累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紐帶,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而檔案中的文化則可以創(chuàng)新人們的思想和觀念。 3、檔案是文化積累的重要手段。這主要從檔案的構(gòu)成層面切入的。呂鴻(2002)則指出,檔案所包含的技術(shù)的和精神的成果信息,構(gòu)成了檔案文化價值與語言的關(guān)系。高全忠(2005)認為檔案是人類文化知識的最初載體,稱贊它為“精神食糧的倉庫”。趙菁菁(2007)認為,檔案包含的信息是包括知識、科學、藝術(shù)、政治思想、政治信仰、政治意識的復雜整體。陳惠、劉莉莉(2012)強調(diào)檔案文化是人類生存活動和實踐方式對象化的結(jié)果,檔案文化的本質(zhì)是社會化的檔案存在與活動方式。 這類觀點強調(diào)檔案與載體語言的關(guān)系,檔案是人類文化知識的最初載體,而語言則是檔案發(fā)展和傳承的主要文字形式。 由于切入問題的角度不同,研究者得出了不同的結(jié)論,但所有研究者都認為:檔案的文化價值是天生的,檔案的文學價值就是體現(xiàn)在檔案中的文字符號、記錄載體。筆者也同意“檔案具有文化價值”這一觀點,但筆者認為,檔案的文化價值,不僅在于檔案信息中蘊含的文化智慧,而且還在于保存手段、傳播形式的文化審美、文化精神等,因此,在不同歷史時期,檔案文化積累的程度及傳播方式、范圍不同,檔案文化價值也就有所不同。 三、檔案文化價值屬性特征的研究 在檔案文化價值屬性特征研究方面,現(xiàn)有文獻研究較多,有些學者進行了大量這方面的研究,可謂“面面俱到”,有些側(cè)重在幾個方面進行研究,但都普遍認為,檔案文化價值具有原始性、社會性、綜合性、直觀性、、可創(chuàng)造性等特征。 (一)原始性 傅榮校、沈玉(2001)認為檔案的文化屬性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其一是檔案價值的擴展律;其二是檔案科學作用遞增律。呂鴻(2002)認為,檔案各種有用性的產(chǎn)生根源在于“檔案形成過程的原始性、檔案承載信息的原始性以及檔案載體的原始性”。尹合娣(2010)也指出,雖然檔案文化所依托的檔案史料之素材、背景、線索、表現(xiàn)形式各不相同,但都離不開檔案的“真實性”。 (二)社會性 方立霏(2003)認為檔案的文化價值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在文化積累的層面及文化傳播的方式上,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表現(xiàn)。檔案文化價值的特點有直觀性、多元性、衍生性。黃小斯(2004)認為,檔案文化價值具有信息性、社會性,檔案以其存儲、傳遞信息的知識功能。張秀華(2011)認為檔案文化價值的基本特點體現(xiàn)在檔案是人類社會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檔案管理活動是社會文化觀念的體現(xiàn);檔案利用活動是人類文化延續(xù)的必然三個方面。 (三)綜合性 費云林(2006)認為,檔案文化價值具有:依附性、隱蔽性、可開發(fā)性。韶霜(2008)等認為,檔案的文化價值不但具有社會性、直觀性,而且具有綜合性、永久性。 由此可見,檔案的屬性特征是多種多樣的,剖析研究檔案文化價值的屬性特征,不能僅僅簡單地以檔案形成、管理與提供利用等一般屬性為研究對象,而是應將檔案作為一個整體,與人類社會的實踐活動聯(lián)系起來,將其視為一個彼此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 四、檔案文化價值表現(xiàn)形式的研究 由于檔案文化價值屬性特征的多樣性,其價值表現(xiàn)形式必然也豐富多樣。根據(jù)研究者對檔案文化價值表現(xiàn)形式的研究成果,現(xiàn)依次將其概括為“雙重價值論”、“三重價值論”、“四重價值論”、“五重價值論”、“六重價值論”。 (一) 雙重價值論。岳忠福、張秀芹(1997)認為檔案是人類文化活動的歷史積淀,也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紐帶。方立霏(2003)認為檔案文化價值體現(xiàn)在:檔案是文化的載體和見證,也是文化積累和傳播的一種重要手段。黃小斯(2004)指出檔案的文化價值主要包括社會教育作用、文化繼承發(fā)展作用。彭海燕(2014)認為檔案是文化沉淀的累積,也是文化傳承的媒介。 這類理論從檔案文化的傳承層面出發(fā),強調(diào)檔案在文化積累和文化傳承兩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三重價值論。傅榮校、沈玉(2001)認為檔案具有伸延記憶、延續(xù)歷史、積累知識等作用。楊圓圓(2005)認為,檔案文化價值表現(xiàn)在檔案文字的文化價值、檔案文獻的文化價值以及檔案管理制度及檔案保管地的文化價值三個方面。費云林(2006)認為檔案的文化價值體現(xiàn)在檔案存史跡、檔案涵文化、檔案承文明三個方面。李小剛(2012)提出檔案的文化價值應該包括三個層次:檔案載體的文化價值、檔案信息的文化價值以及作為檔案本身的文化價值。陳惠、劉莉莉(2012)強調(diào)檔案文化價值的體現(xiàn)在:歷史文化的積累和集中體現(xiàn);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媒介;文化教育價值。 (三)四重價值論。周瓊鳳(2006)認為,檔案文化價值表現(xiàn)在四方面:儲存文化、傳承文化、傳播文化、發(fā)展文化。 彭韶霜、羅愛輝(2008)等認為檔案的文化價值表現(xiàn)形式有社會性、直觀性、綜合性、永久性四種。李麗(2012)認為檔案的文化價值主要有:民族文化價值、學術(shù)文化價值、文化創(chuàng)作價值、文化鑒賞價值等。 (四)五重價值論。任漢中(2005)根據(jù)滿足人們需要的類型,將檔案文化價值區(qū)分為五個方面:認識價 ……(未完,全文共5764字,當前只顯示277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試論檔案的文化價值及其實現(xiàn)) 上一篇:保健院黨委青年文明號組織獎申報材料 下一篇:干部學習講稿:新中國六十多年來社會建設(shè)的成就、經(jīng)驗和展望 相關(guān)欄目:檔案 文化 宣傳講話 煙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