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在全市駐村工作會議上的發(fā)言 |
在全市駐村工作會議上的發(fā)言 基層一線是檢驗本領、磨煉心性的“試金石”“磨刀石”,也是實現(xiàn)突破、增長才干“鋪路石”“墊腳石”。*年*月,我肩負著“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職責使命,被選派到*村開展為期兩年的“蹲苗”歷練。從機關干部到駐村隊員,不僅是身份崗位的轉變,也時刻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zhàn)與考驗。一年多來,經歷了“沒有方向”的迷茫焦慮,克服了“語言不同”的束手無策,收獲了“付出之后”的充實喜悅,“三個階段”不僅承載著駐村生活的豐碩成果,也見證了“破繭成蝶”的自我成長與蛻變。 階段一:要耐得住。在平心靜氣中完成蛻變、實現(xiàn)成長。初來基層,以往程式化、模板化、系統(tǒng)化的工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47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階段二:要蹲得下。在打破桎梏中魚水交融、得到認可。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載著文化獨特的人文情愫。在經歷一段駐村生活后,最明顯的感受是受語言限制,在面對群眾時很多想說的話說不出來,就連基本的“您好”,也會換來老鄉(xiāng)“莫高俄”(聽不懂)搖手示意。起初的“信心滿滿”反而變成了“灰頭土臉”。看到我的束手無策,工作隊長耐心地說,“聽懂群眾‘言’,學會群眾‘語’,盡快熟悉藏族文化,學會基本的群眾生活用語,是開展工作的必修課”。為此,在后續(xù)的入戶走訪中,工作隊長會認真向村民介紹我,并言傳身教最基本用語,閑暇時我也會主動走在路上向村民請教、在辦公室聽同事講述藏族歷史文化,像“小跟班”一樣從這些“老師”身上學習請教,在不斷地“雙向互動中”,耳濡目染,腦子里裝進的“群眾語言”也豐富了起來,當初的“啞口無言”逐漸變成了現(xiàn)在的小話癆“更藏”,也收獲了群眾認可的“大拇指”。農村一線很多政策落地和工作開展都要建立在良好的群眾語言基礎上,多走農家路、多說農家話、多做農家事,是融入群眾、消除芥蒂、贏得信任的金鑰匙。不斷增強與群眾溝通的本領,把“群眾語言”掛在嘴上,做一個“有心人”“有情人”,摸透、摸清群眾的所思、所慮、所求,才能更好地貼近群眾、走進群眾、服務群眾。 階段三:要靠得住。在為民服務中繪就底色、收獲溫暖。駐村,最讓人感到幸福的莫過于辛苦過后群眾臉上洋溢的那一抹“甜”。由于受傳統(tǒng)游牧文化和自給自足的生產生活方式影響,農牧村群眾相對于城鎮(zhèn)地區(qū)“有事找村干部”“辦事到大隊部”的意識相對淡然,這就要求駐村幫扶工作必須主動靠前。每次季度監(jiān)測,我都會跟著工作隊深入各村組進行逐戶走訪,用手記下家庭信息、群眾關切,用心分析發(fā)展堵點,增收難處!凹依锱Q虺鰴诙嗌兕^”“草原獎補有沒有按時發(fā)放”“生活上有什么困難”“今年是否有大的經濟開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排群眾之所憂,是駐村生活的生動寫照,更是幫扶工作的應有之義。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小到為群眾更換水管;為*戶優(yōu)秀老黨員、特困供養(yǎng)家庭發(fā)放日常必配生活用品;銜接幫扶單位為*名大學生發(fā)放生活補助;聯(lián)系縣融媒體為村合作社推廣宣傳農畜產品提供消費幫扶……大到黨建資料管理、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惠民政策宣傳、“兩險”收繳、草原防滅火安全知識宣傳…… ……(未完,全文共2066字,當前只顯示1244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在全市駐村工作會議上的發(fā)言) 上一篇:構建“立體式”管理機制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經驗做法 下一篇:市創(chuàng)建“五星”支部助推鄉(xiāng)村振興工作做法 相關欄目:電信 會議致辭 會議主持 會議發(fā)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