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自主學習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益的探討 |
自主學習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益的探討 摘要:自主性的學習方式,是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當中最為提倡的一種高效率學習方式。在封閉刻板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當中,課堂被教師主導,學生自身的觀念與學習自主性都受到了過多的限制,教學的成效也自然不會理想。所以,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自身觀點,要努力做到激勵學生自主閱讀、鼓勵學生自主提問、促進學生自主表達、輔助學生自主解決、尊重學生自主評價。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氛圍,感受到自主學習帶來的益處,進而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效率。 關鍵詞:自主學習;初中;語文教學 自主性的學習,主要是指人類個體在非強迫、非命令前提下遵循自身意識進行學習與探索的過程,是一個人奠定學習習慣、取得良好發(fā)展的基礎,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活動所提倡的一種高效學習方式,也是現(xiàn)今國內外教育界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所謂的自主學習,主要是針對一個人學習的內在品質與習慣進行強化,與其相對的是機械性學習,或稱被動學習。我國教育相關領域的學者龐維國先生在對其進行總結時強調,自主性的學習,是以學生自身主觀意識作為基礎的學習行為,是以學生內在學習需求為基礎的學習欲望,是以學生自主學會各項學習技能為基礎的探索過程,是以學生自愿努力為基礎的學習習慣。 那么,怎樣才能以學生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931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一直主張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質疑空間與權力。經(jīng)常主動引導學生對課題中的難點進行提問,可以從重點的詞句開始提問,也可以從文章的內容、主旨等方面進行提問,可以對課程內容中存在矛盾的地方或表達模糊的地方進行質疑,也可以從老師或同學的發(fā)言當中尋找疑點。 魯迅先生的文章一直是學生最怕學的。本學期的第一課便是選自《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來自主提問,提出閱讀過程中存在的疑問。小到“爛熳”、“模胡”、“喝采”等詞的寫法與現(xiàn)在寫法的差別,大到“標致”、“精通時事”、“正人君子”等詞的含義,甚至是“魯迅怎么能去日本留學?”“魯迅為什么要棄醫(yī)從文?”這些問題都由學生自己提出來了。這樣的質疑過程,能夠讓學生在質疑當中表達自身的觀點、找出想要的結果,所以自然能夠調動起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 而我在傾聽學生的質疑時,也能夠從學生的質疑點中了解到學生需要強化的知識點及心理上的需求,能夠及時對預設的教學方案進行調整,將課堂中即時生成的資源合理地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做到以學生的疑問為重點,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 三、促進學生自主表達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也正是因為人擁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思想、與觀念,這個世界才能夠這樣多姿多彩。而新課程改革則正是為了解放學生自身的個性,讓學生的觀點能夠得到充分的尊重與表達才開展起來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教育模式自然已經(jīng)無法符合教育發(fā)展的需求,現(xiàn)今的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觀點與思想,而不應該是將自身的理念與觀點強加在學生的身上。 在課堂上,我會放低姿態(tài),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為學生創(chuàng)建讓其敢于表達的教學氛圍,并且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觀點更加完整地表達出來。在學生表達自身觀點時,我會秉持基本的尊重,仔細傾聽,不隨意打斷學生的發(fā)言,也不好將自己的觀點與理解作為最終的結論,強硬地灌輸給學生。 特別是對于部分學習成績并不是十分理想的學生,我會用充足的耐心去引導、幫助、等待他們,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讓他們相信自己通過學習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雖然這些學生在表達上也許并不是那么通順,但在這一過程中,我還是以學生的自主表達作為主體。 在教學魯迅先生的《雪》時,有一位平時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對于“魯迅更喜歡朔方的雪”這一觀點不認同,可又支支吾吾說不出理由,班里的同學哄堂大笑,把那位學生笑得面紅耳赤,眼看難得提出疑問的學生尷尬地站著,在示意其他同學安靜下來之后,我引導他找出了“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在作者筆下的特點,再找出“江南的雪”的弱點,然后告訴他魯迅先生當時的處境,順著我的引導,學生自主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哪怕他的觀點與其他同學的觀點有差異,但這次的經(jīng)歷讓這位學生在以后的課堂中更愿意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也就自然地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四、輔助學生動手解決 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決定其是否能夠將理論知識更好的利用在實際生活、學習與工作當中的基礎,也是決定著學生學習是否具有時效性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自己去探索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擁有遇到難題不退縮、不氣餒的進取精神,才能夠確保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有效。所以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學生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在相信學生能力的前提下進行適當?shù)闹笇,讓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切實強化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想要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訣竅與方法,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只是將正確答案給到學生,并不能夠讓學生對問題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對于學生的知識記憶也沒有任何益處,只有讓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式,確保其之后再遇到問題時,能夠在不詢問老師的情況下以自己的方式去找出問題的答案,才是真正達成了提升學生自主性的教育目標。 想要讓學生準確掌握解決問題的訣竅,首先可以利用適當?shù)脑O問進行啟發(fā),例如在《音樂巨人貝多芬》這堂課當中,我向學生提問,文章的題目說到了“巨人”,文章當中在形容貝多芬時也提到了“巨人”一詞,但貝多芬本人只是一個矮小的、五英尺左右的小個子,那么你認為為什么文中與題目當中都將貝多芬稱為“巨人”呢?在這樣的引導之下,教師對于“巨人”這一詞匯進行了強調,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學生便自然會開始思索文中將貝多芬描述成“巨人 ……(未完,全文共5026字,當前只顯示242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自主學習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益的探討)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 “以學為中心”的“雙案交互六環(huán)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實踐 下一篇:多元解讀, 豐富文本內涵 相關欄目:學習體會 學習材料 學校 文教論文 教育 綜合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