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提高群眾工作能力 重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
提高群眾工作能力 重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同志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領導干部要增強服務群眾的本領,帶頭擔當作為,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_總書記強調,黨的事業(yè)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領導干部更是關鍵之中的關鍵。因此,在群眾工作中,黨的領導干部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注重發(fā)揚黨的群眾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實干作風,深入基層一線積極研究群眾工作新的特點和規(guī)律,時刻將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斷提高自身群眾工作能力,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基層實踐中關切民生小事、加強服務溝通、善用親民話語,使領導干部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一、關切民生小事,滿足群眾實際需求 關切民生是大事,但要從小事做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是領導干部提升群眾工作能力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所謂“解決一個問題”不留“十個遺憾”。正如1934年1月_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明確提出的“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從革命、建設到改革,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一直將爭取普通民眾切身利益、改善群眾生活條件作為主要奮斗綱領,在發(fā)動工農群眾開展革命斗爭的進程中力主改善民生,發(fā)展公益事業(yè)、倡行民生保障,逐步樹立了自身“為民奮斗”的形象,使越來越多的民眾認可了中國共產黨!坝诩毼⑻幰娋瘢诩毼⑻幰惨娖返!盻總書記曾在《之江新語》中談及“群眾利益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1040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完善的黨群溝通機制是保持我們黨同人民群眾之間血肉聯系的根本性途徑。“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黨是否為民往往取決于其能否與人民群眾進行真誠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新形勢下,傳統(tǒng)自上而下的黨群溝通模式開始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變化,衍生了黨群關系不和諧的一系列新問題。因此,我們黨在與人民群眾進行溝通交流時應該用情用心,真正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真正了解體察民情,建立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長效機制,改善黨群溝通的程序,創(chuàng)新黨群溝通的模式,建立科學有效的反饋機制,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證黨始終密切聯系群眾,維護并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新媒體時代,網絡社交媒體改變了黨群溝通的傳統(tǒng)“場域”,黨群之間溝通的內容、話語和方式均發(fā)生了顯著變化,面臨著新媒體帶來的新變化和新挑戰(zhàn)。這就需要我們黨的領導干部在與群眾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適應新媒體,探索新思路,采取靈活的網絡溝通技巧,以完善的黨群溝通機制科學防范、有效應對在群眾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在高效利用新媒體的過程中,黨的領導干部要“主動學網、觸網、用網”,不斷增強自身通過互聯網“組織、宣傳、引導、服務群眾的本領”,改革創(chuàng)新黨政服務的新型模式和辦事意識,更加注重“互聯網+”的政務實施理念,借助互聯網提升政務工作的服務性,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互聯網平臺,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實現公共服務的個性化、針對性、實效性和便利性。在此過程中,還要努力構建為民的互聯網服務機制,促進黨政新媒體平臺建設,搭建一個網絡信息咨詢和互動服務的平臺,為人民群眾答疑解惑,著力幫民需、解民困、化民憤,有力地推進和諧黨群關系的構建,通過建立良性互動的利益調節(jié)機制,健全完善資源整合,有效協調黨群之間的相關利益,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讓人民群眾對黨真正產生感情,為黨的事業(yè)凝聚更多的力量。 三、善用親民話語,塑造黨新的形象 無產階級政黨團結群眾和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有效的宣傳動員。在無產階級革命進程中,如何不斷壯大共產黨和工人階級的力量,一直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領導無產階級革命斗爭中的首要問題。他們運用無產階級革命國際主義的思想,喊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革命口號,讓全世界最底層的人民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認同,找到了可以參與的組織,找到了可以追逐的夢想。為了最廣泛地取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的進程中,也非常注重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主要意圖路線告訴廣大人民群眾。在他看來,讓普通民眾接受馬克思主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俗化,因此,共產黨的宣傳教育“應當善于用簡單、明了、群眾易懂的語言”。事實證明,只有運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傳動員,才能將更多的群眾凝聚在黨的周圍,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共同奮斗。中國共產黨在廣泛動員民眾參與革命斗爭的過程中就始終力求貼近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雖然當時的環(huán)境極為艱苦,物質條件也比較匱乏,但中國共產黨卻能夠在沒有更加先進可用的動員工具的情況下,基于動員的受眾是以農民為主、其文化知識程度不高的實際狀況,在開展動員工作中采用了切合民眾自身實際利益需求的動員口號、直白通俗的動員話語和合宜多樣的動員形式,令廣大民眾真實地感受到了我們黨對他們利益的重視,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宣傳效果,使越來越多的民眾團結在黨的周圍。話語特征是中國共產黨形象建設的核心要素,善用親民話語,貼近群眾日常開展宣傳教育,是黨的領導干部提升群眾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_非常重視運用符合中國普通老百姓語言習慣的話語開展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針對廣大農民群眾少文化、不識字、覺悟低的特點,他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就大量采用非常直白的百姓語言和“大白話”號召農民組織起來開展農村革命。在黨的歷史上,親民、接地氣的話語不斷出現在中國最高級別的會議上,出現在領導人的講話里,出現在權威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新聞語言中。這些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富有趣味的話語彰顯的就是一種親民的姿態(tài),其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理解并掌握的關鍵就在于其親民性。黨的十八大以來,_總書記發(fā)表 ……(未完,全文共4869字,當前只顯示270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提高群眾工作能力 重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上一篇:采購合同 下一篇:在全區(qū)黨紀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相關欄目:黨章 群眾團體 電力 能源 就業(yè) 綜合論文 其他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