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黨課:讀紅色歷史尋現(xiàn)實差距在對照反思中勤拭信仰之燈 |
黨課:讀紅色歷史尋現(xiàn)實差距在對照反思中勤拭信仰之燈 信仰一詞,在上級文件、教育教案中反復提及,但總有同志感覺高大上、空虛遠,落實起來沒有抓手,認為只是掛在嘴上的一種“空談”,感到講不講信仰無所謂,工作照干、工資照拿、生活照過,這其中不乏個別業(yè)務工作比較出色的同志,仿佛信仰真是可有可無。 一、探尋信仰本真——說一說,信仰是什么,我們?yōu)楹涡枰叛?br>_總書記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chǎn)黨人經(jīng)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這是最高領(lǐng)袖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信仰所作的注腳。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信仰與信念、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同屬于上層建筑,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 每個人都有信仰,只不過有人信仰的是某種z-教,有人信仰的是某種思想、主張,有人則直接信仰金錢或權(quán)力。普通百姓的信仰,就是對某種主張、主義、z-教極度相信和尊敬,核心就是“信”,但不僅僅是“信”,還有把信奉的對象作為自己行動的原則和指引。也就是說信仰包括相信和追求兩部分。共產(chǎn)黨員的信仰,就是《黨章》中規(guī)定的“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100多年來,《黨章》17 次修改,這一答案始終沒變。因為這個信仰始終激勵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 (一)信仰給中國共產(chǎn)黨人指引了前行方向。有位哲人曾說:信仰就像一個遙遠的光點,哪怕渺如星斗,也能讓人奮然前行。革命烈士韓麟符,為了信仰信念兩度尋找組織。一次是韓麟符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的前期準備工作,后由于身患瘧疾,在地下黨員家里養(yǎng)病,病愈以后積極尋找組織,為避免引起敵人的懷疑,與妻子丟掉隨身攜帶的銀元、衣物等,這期間,兩人除了一身衣服外,一無所有,最后衣衫襤褸地輾轉(zhuǎn)返回天津,盡管如此,他仍奔走于舊中國每一處革命星火燃燒的地方。另一次是1928年,因在收編張宗昌舊部過程中與順直省委產(chǎn)生矛盾,被以“犯了軍事投機和組織上的錯誤”為由,“留黨察看六個月之處分,并開除內(nèi)蒙古特委書記職務”。1934年,為躲避通緝,韓麟符與夫人隱居山西省榆次縣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139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四)信仰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注入豐沛能量。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夠領(lǐng)導全國各族人民?是因為“中國共產(chǎn)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把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作為自己的信仰,始終與全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由此,也團結(jié)凝聚了全國的絕大數(shù)老百姓。50年代末,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區(qū)幾十個孤兒院幾千名孤兒,因為食品不足、嚴重營養(yǎng)不良,患病、夭亡時有發(fā)生。全國婦聯(lián)主席康克清找到烏蘭夫想要點奶粉,烏蘭夫憂慮地說:“內(nèi)蒙古給點奶粉是可以的,就是恐怕不能長久日常供應,有時運輸不及時,孩子們吃不上奶粉,又怎么辦?”他建議把孤兒們接送到內(nèi)蒙古牧區(qū),交給那些缺孩子的牧民撫養(yǎng),“這樣孤兒們也可以吃到新鮮牛奶、羊奶,成為蒙古族的新生一代,對繁榮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人口也有作用,另外又解決了南方城市的棄嬰和政府對孤兒孩子的負擔問題,這是個‘兩全其美,各有其利’的大好事! 就這樣,內(nèi)蒙古各地先后接納了3000個孤兒,牧民們極喜愛孩子,有的給孩子取名“納民呼”(漢語“黨的兒子”之意),女的則叫烏蘭花、烏蘭其格(漢語“紅花”、“紅孩子”之意)。100多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堅持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的,始終把人民放在重要的位置,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真心擁護,也吸引著各種各樣的人才加入到中國共產(chǎn)黨。赤峰市的一名入黨50年的蒙古族老黨員和希格,他當過老師、當過左旗第一任民委主任,在年輕的時候積極投身民族團結(jié)事業(yè),盡管已經(jīng)84歲高齡,仍表示要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而奔走。到底什么力量在驅(qū)使他不顧年老仍醉心工作?是信仰;蛟SBBC那句本想挑撥黨和人民群眾之間關(guān)系的話最能說明黨的宗旨“中共只懼怕一件事,那就是中國人民,他們不怕美國或英國,就怕中國人民”。 在信仰的指引下,中國共產(chǎn)黨100多年的風雨兼程、100多年苦難輝煌,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個震鑠世界的人間奇跡,成為了一個擁有9800多萬名黨員、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信仰不死,精神不滅。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也是如此。 二、警惕信仰失真——聊一聊,信仰不強的表現(xiàn),有些人的信仰怎么了 革命年代,犧牲烈士的被捕往往與叛徒有莫大關(guān)系,江蘇省委書記趙世炎就是被江蘇省委秘書長出賣的;趙世炎被捕犧牲后,陳獨秀的大兒子陳延年繼任江蘇省委書記,又是被江蘇省委的交通員帶人上門抓捕的;“四一二反革命_”前后犧牲的最高級別的領(lǐng)導人羅亦農(nóng),是被朱德的前妻賀治華出賣的。無疑,這些叛徒是革命年代信仰的動搖者、無恥的變節(jié)者。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力推進正風肅紀反腐、大抓全面從嚴治黨、重塑政治生態(tài),信仰缺失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克服與解決,但信仰失真的問題還一定程度存在,主要是體現(xiàn)在一些工作的細節(jié)上,與黨的要求相背離、與黨對領(lǐng)導干部的要求相背離。 (一)在黨不言黨。對照入黨誓詞好好想一想,我們有沒有丟掉了初心,忘記了承諾?存不存在以下現(xiàn)象和問題:凡事以個人為中心,首先考慮對自己有沒有利、是否符合個人意愿,熱衷于算“小賬”“近賬”“實惠賬”,而對“大賬”“遠賬”“集體賬”不考慮不關(guān)心。作為黨的代言人,對待群眾“領(lǐng)導意識”強、“長官作風”重,而“服務意識”差;領(lǐng)導面前積極跑,群眾身邊找不到,對待上級畢恭畢敬,對待部屬吆五喝六;服務群眾時,當傳話筒、做留聲機,遇到矛盾往上交、碰到問題繞道走。對待工作,搞“假把式”、玩“空手道”,層層踢皮球、一推二五六;簽夾子、看文件,層層向上閱示、個個不提建議。對黨員身份缺乏認同感,平時工作看不出來,關(guān)鍵時刻站不出來,危難時刻豁不出來,來了上級檢查、有了緊急工作,搞層層壓力傳導,看似按職責分工明確,其實層層衰減,實則為自己不負責任找借口!靶∩筋^”“小團體”,沒有把黨委作為一個集體,只服這個、不服那個,只服某人、不服其他,選擇性匯報工作,不問不說,一問就裝忘記了。 (二)在黨不愛黨。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存在以下問題和現(xiàn)象:對一些妄評妄議上級政策的說法,不注重政治引領(lǐng)、不從政治角度分析,有時還不經(jīng)意間充當傳播者;不那么關(guān)心政治、不愿意學習政治,不會從政治高度去看待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不出理論、說不出道理、道不出原理。行無禁忌,什么事都敢做、什么好處都敢拿;眼無政治,什么APP都敢下、什么節(jié)目都敢看。對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的復雜形勢缺乏清醒認識,對錯誤思潮和言論反應遲鈍,不敢旗幟鮮明的提出反對意見。把講政治喊在口上,寫在本上,落實不到行動上;對上級指示,應付落實、機械落實,甚至搞變通、打折扣,以致上級三令五申的問題,到了末端要么是沒“動靜”,要么是“雷聲大雨點小”,好人主義,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就不擔當不作為,只要不說自己,就對錯誤思想和行為不抵制、不斗爭,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 (三)在黨不管黨。想一想是不是有下列現(xiàn)象和問題:黨管黨員黨管干部不夠有力,不愿管,認為單位就那么幾個人,管嚴了怕傷和氣、傷感情,影響工作開展;認為黨員思想素質(zhì)一般都比較好,主要依托自我管理,沒必要管得太死;不會管,不善于運用組織力量管干部管黨員,不善于集中集體智慧處理棘手問題,習慣于唱“獨角戲”,搞單打獨斗。自身不硬氣,守紀不嚴格,管嚴了怕別人有意見,說多了怕別人指出自己的問題,腰桿不硬、底氣不足。淡化黨員身份,受到一點委屈就放松要求、我行我素,遇到一點挫折就討價還價、怪話連篇。黨組織生活制度堅持不經(jīng)常、落實質(zhì)量不高,匯報思想靠問、繳納黨費靠要、學習教育靠催,致使有的黨員思想游離于組織之外,在思想上脫了黨;組織生活缺乏辣味,開展批評搞形式、走過場,觸及不到靈魂,解決不了問題;對違_紀黨規(guī)行為既不教育引導,也不提醒處理,放任自流、聽之任之。遇事不看法規(guī)看上級、不找法規(guī)找領(lǐng)導、不依法規(guī)依“指示”,工作由主要領(lǐng)導決定、進程靠主要領(lǐng)導推進。 這些看似都是小事,卻與黨章黨規(guī)黨紀、紀律法條規(guī)定相悖,是信仰失真的具體表現(xiàn)。信仰的失真會逐漸消磨人的激情、腐蝕人的靈魂、擊潰人的意志,導致精神的高地被攻克、堅持的底線被突破,最終導致信仰的缺失,對此,我們不能不謹小慎微。 ……(未完,全文共7531字,當前只顯示362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黨課:讀紅色歷史尋現(xiàn)實差距在對照反思中勤拭信仰之燈) 上一篇:黨課:讀書的樂趣 下一篇:關(guān)于深化機關(guān)黨建與業(yè)務融合發(fā)展的實施意見 相關(guān)欄目:黨課教案 七一黨建專題 考察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