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巧用教材 設計教學活動 |
巧用教材 設計教學活動 [摘要] 調整和優(yōu)化自己的教案,既改造教材,又對內容進行次序上的變移,各環(huán)節(jié)內容的定量與時間安排妥當。老師能最優(yōu)地組織教學過程,盡量減少時間消耗,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 [關鍵詞] 巧用教材 變移內容 設計教學活動 一、研究背景 這是年輕教師準備的在普通學校上的“公開課”。創(chuàng)設學生所熟悉的情境能更快激起他們的求知熱情。 二、研究主題 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實現(xiàn)輕負擔、高質量的新課程理念 三、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第二目的內容 四、研究過程 【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知道日本侵華戰(zhàn)爭使蓄意已久的,通過七七事變等重要歷史事件,了解日本從局部侵華走向全面侵華。 (2).能夠以南京大屠殺等史實為例,說明日本侵華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 過程和方法 (1).通過對歷史圖片和史料的分析,了解日本從局部侵華走向全面侵華的過程。 (2).通過合作探究、視頻賞析說明日本侵華戰(zhàn)爭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知道牢記歷史不是要延續(xù)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2).樹立熱愛和平、遠離戰(zhàn)爭的情感 2.教學重點:知道七七事變的重要影響 3.教學難點:知道牢記歷史不是要延續(xù)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4.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學習法,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討論法、視頻賞析 5.針對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103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二)反思 本節(jié)課中還有一些有待于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講述七七事變時沒有提到中國二十九軍的反抗。 2.“在侵略南京時,日軍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應改為“日本在侵華期間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更合理。 3.合作探究中的兩個資料都來自于書本,再加上課外資料或視頻會更詳實。 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材料必須能激發(fā)學生的共鳴,最好還能延續(xù)。 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我們課例研究成員進行了認真分析,重新修改了教案,進行授課,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授課效果。 二次授課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課 教師:再過幾天就是12月13日了,國家將要舉行公祭日紀念活動,歷史上的12月13日發(fā)生過什么事呢?——播放《南京大屠殺》視頻。問: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呢? 學生:1937年。 教師:展示圖片 請不要忘記——1937年的那個令全中國人最寒冷的冬天! A、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在以后長達6個星期的時間內,日軍對我無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遇難者達30多萬人! B、日軍采用了集體槍殺、刀砍、割腹、肢解、水溺、焚燒、活埋、軍犬撕咬等屠殺手段,其野蠻暴行為人類文明史所_,中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遭遇到了空前的劫難! 它發(fā)生在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時期!稣n題《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 教師出示思考題: 1、全面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的歷史背景 2、詳細了解全面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的標志事件 3、日本侵華的滔天罪行 在此基礎上出示材料 材料一:沈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沖突,以免事態(tài)擴大。 -------蔣介石給張學良的電報 材料二: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前方守土之將士浴血殺敵,后方之外交當局仍力謀妥協(xié),學良等多年袍澤,不忍坐視,因對介公最后之諍諫,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張學良、楊虎城叩文(十二日) (1)材料一中的“沈陽日軍行動”指的是什么?這時蔣介石對日態(tài)度如何? (2)從材料二中看出材料一得做法帶來了什么后果? (3)通過上述材料概括張、楊對“介公為最后之諍諫”的目的是什么? 引出 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標志 盧溝橋的重要戰(zhàn)略位置——展示地圖 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①時間、地點 ②事件經過及特征——蓄謀已久,嫁禍于人 ③中國軍隊——29軍奮起還擊 播放《大刀進行曲》 同時展出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的照片。他們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率部戰(zhàn)斗,最后壯烈犧牲。 ④影響: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 問:為什么說七七事變標志著全國抗日戰(zhàn)爭的開始? 七七事變后,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中國軍民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抗日戰(zhàn)爭。日本的侵略促成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團結全國各界群眾投入抗戰(zhàn)。因此,從戰(zhàn)爭的范圍,涉及的群眾面來說,抗日戰(zhàn)爭已從九一八事變后的局部抗戰(zhàn) 八一三事變及淞滬會戰(zhàn) 1937.8.13,上海。 日本叫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淞滬會戰(zhàn)中日軍隊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qū)激戰(zhàn)三個月。 出示材料《一二八淞滬會戰(zhàn)圖》 粉碎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日軍侵華暴行 1.南京大屠殺 每一位中國人都應當永遠記住這個帶血的數(shù)字:300000①用射殺、刺殺、活埋、火燒等方式殺害平民 2、活體試驗 3、細菌戰(zhàn)基地和工廠 4、細菌戰(zhàn) 5、轟炸重慶、成都、昆明等后方城市 重慶隧道慘案 6、對抗日根據(jù)地展開“大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日寇侵華罪行的概括 東北:掠奪資源,奴役中國人,鎮(zhèn)壓抗日部隊,拿中國活人來研究細菌戰(zhàn)。 中原:占領中國華北、中南、華南大片國土 ,對我國后方城市進行轟炸封鎖. 制造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殺害中 國人30萬以上) 抗日根據(jù)地:發(fā)動無數(shù)次掃蕩,實行“燒光、 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悲慘的事情已經發(fā)生,我們學習這些有什么意義?同時播放《義勇軍進行曲》 啟示:(以史為鑒,勿忘國恥) 牢記歷史,珍惜反法西斯勝利成果;以史為鑒,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警告日本深刻反省歷史,不要威脅世界和平 小結: 知識梳理、鞏固提升:全員參與、合作攻關 設計問題 材料: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未完,全文共4851字,當前只顯示269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巧用教材 設計教學活動) 上一篇:感知語文魅力,追求言意共生 下一篇:初中科學“科學探究活動”中的“收”“放”藝術 相關欄目:模范 建筑 剖析整改 學習材料 申報材料 計劃規(guī)劃 工作總結 教育 創(chuàng)建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