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問題研究 |
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問題研究 **區(qū)委組織部 基層黨組織既是黨和國家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執(zhí)行者,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組織者和參與者。_總書記指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著力點是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的戰(zhàn)斗堡壘。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tài)下,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必須堅決克服經濟社會發(fā)展多元化影響,緊緊圍繞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深入推進。根據“百名組織部長集中調研”通知要求,近期,采取統(tǒng)計報表、問卷調查、座談交流、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就如何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問題研究進行了專題調研和深入思考。 一、現(xiàn)狀及問題 (一)基層黨組織政治屬性現(xiàn)狀分析和問題表現(xiàn) 政治屬性是基層黨組織的基本屬性,體現(xiàn)為認真履行黨的政治責任、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實現(xiàn)黨的執(zhí)政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呈現(xiàn)不斷增強的良好趨勢。 1.履行政治責任、堅持政治方向的堅定性不斷加強。近年來,通過深入開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等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干部講堂、集中輪訓等黨員教育培訓機制不斷完善,各級黨組織堅持不懈用科學理論武裝基層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的頭腦,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區(qū)廣泛開展黨員干部全員培訓工程,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形勢任務等重要內容,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三個自信”。 2.堅持黨的領導、貫徹落實黨的任務自覺性明顯增強。積極發(fā)揮黨的組織優(yōu)勢,廣泛開展黨員亮身份、設崗定責等活動,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密切與群眾聯(lián)系,增強了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折不扣地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區(qū)大力實施后進村黨組織綜合整治工程,倒排36個后進村,每個村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130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4.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不明顯。有的黨員意識淡薄,責任感、使命感不強,把自已等同于一般群眾,缺乏發(fā)揮作用的勇氣和動力。有的宗旨觀念弱化,想自己的事情多,服務群眾想的少,一旦觸及個人利益,就會向組織講條件、論得失、拖后腿。有的思想認識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觀念陳舊、甘于平庸,只能按部就班執(zhí)行“規(guī)定動作”,不知道如何發(fā)揮作用。有的不但不能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對各種歪風邪氣不斗爭不抵制,存在“有我無我一個樣”的旁觀者心態(tài),更有甚者帶頭違_組織的決定,與黨組織離心離德,陽奉陰違,在部分群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從問卷調查的情況看,7.5%的群眾認為“黨員和普通群眾沒有區(qū)別”;39.2%的黨員認為“不知道利用什么平臺發(fā)揮作用”。 (二)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現(xiàn)狀分析及問題表現(xiàn) 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是新常態(tài)下賦予基層黨組織的主要職責和重要使命,黨中央對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提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各級黨組織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1.理念逐步轉型,從“服務就是管理”向“管理就是服務”轉變。黨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明確了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目標和方法;鶎狱h組織在實踐中主動變管理為服務、協(xié)調、溝通,讓服務黨員群眾向多維度發(fā)散,通過層層服務把黨的溫暖傳遞到黨員和群眾身上。*****區(qū)廣泛開展社區(qū)黨組織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設立每個社區(qū)每年30萬元的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明確社區(qū)黨組織每年必須完成的“15個一”工作任務,督促社區(qū)黨組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服務群眾活動,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2.制度逐步完善,服務的規(guī)范化日益形成。各地不斷加強以服務為導向的制度建設,努力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完善服務網絡,逐步建立了黨組織、黨員直接聯(lián)系群眾、真心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區(qū)深入開展AAA工作,全區(qū)161個機關事業(yè)單位每個單位聯(lián)系1個以上村居,4700多名黨員干部每人聯(lián)系20戶左右群眾家庭,做到全區(qū)214個村居、40個社區(qū)都有單位聯(lián)系,13.18萬戶群眾家庭都有黨員干部聯(lián)系,實現(xiàn)聯(lián)系走訪“全覆蓋”。該項活動開展四年多來,各單位先后共投入幫扶資金1.1億元,解決群眾反映問題7753件,解疑釋惑5.6萬件,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受到群眾普遍好評。 3.平臺逐步健全,服務載體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功能齊全、方便快捷的服務平臺,是基層黨組織開展服務的必備“硬件”。在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活動中,各地都加大投入,建設服務內容多元、資源有效整合的服務平臺。2007年以來,*****區(qū)大力推進村級組織場所新建或擴建工作,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每新建一處場所,區(qū)財政給予10萬元補助,各鎮(zhèn)街再配套10萬元,共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38處,實現(xiàn)了活動場所全覆蓋,為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提供了強有力的陣地保障。 4.手段逐步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變。各地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推進服務工作信息化、現(xiàn)代化,特別是“互聯(lián)網+”等網絡新模式,成為基層黨組織創(chuàng)新黨員教育、服務群眾的新方法新手段。*****區(qū)積極推進基層黨員干部視頻管理服務系統(tǒng)建設工程,建立覆蓋區(qū)、鎮(zhèn)、村三級的網絡視頻管理服務系統(tǒng),共建立視頻管理站點255個,整合視頻會議、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等六大功能,為基層黨員群眾提供了“不出門”的“一站式”服務。 雖然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有了較大提升,但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基層黨組織提供的服務與廣大人民群眾需求不相適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群眾的利益訴求日趨多元化、個性化,這些需求往往是瑣碎的、細微的、具體的。但在實踐中,一些基層黨組織不能相適應的改進完善工作機制。有的基層黨組織民情匯集形式單一,群眾訴求渠道不暢,社情民意得不到及時準確傳遞和全面綜合匯集。有的黨組織對群眾訴求和意見缺乏敏銳性,尤其是當前群眾的關切點逐步從利益維護向意愿表達轉變,而政治、精神層面的訴求渠道不暢,一旦提前介入處置不及時、不恰當,就會使小矛盾變成大問題,大大增加解決的成本和代價。有的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工作缺乏群眾參與評價,在征求群眾意見時,對象的選擇存在指向性、隨機性,致使意見建議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不夠,在對服務績效評價上,缺少群眾參與的硬性規(guī)定,評價結果與獎懲關系不大。 2.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方式方法不夠務實,缺乏系統(tǒng)性和長效化。從現(xiàn)實看,盡管基層黨組織覆蓋面日益擴大,但也仍然存在“有組織無服務、有服務無實效”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只注重表面成績,缺乏系統(tǒng)謀劃和長遠打算。有的黨組織和黨員開展服務階段性、活動化特點明顯,過多關注重要節(jié)點和特殊人群,追求見效快,缺乏連續(xù)性、經常性,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大打折扣。有的服務資源缺乏有機整合,黨組織之間上下溝通、橫向協(xié)作力度不夠,各個黨組織之間各自為戰(zhàn),缺乏組團服務和整體效應,有些服務事項得不到統(tǒng)籌合理的安排和落實。有的服務陣地利用得不夠好,服務硬件雖然建設起來,但是疏于管理、使用不好,沒有真正發(fā)揮作用,在長效服務載體上用力不夠,好的硬件“硬”不起來,群眾沒有真正得到實惠。 3.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力量相對不足,素質能力不相適應。一方面,服務力量薄弱的問題比較突出。以*****區(qū)為例,全區(qū)40個城市社區(qū),居民約12萬人,社區(qū)“兩委”成員共310人,招聘社區(qū)工作者119人,平均1個工作人員服務群眾約300人。同時,基層黨組織還承擔了大量行政和事務性工作,據初步調查,*****區(qū)城市社區(qū)承擔的行政性事務約25個大項、150多個小項。這些硬性指標任務,使基層投入到服務群眾的精力大大減少,服務職能難以發(fā)揮。另一方面,基層黨員的能力素質有待提高。截至2014年底,*****區(qū)共有黨員19844名,其中,35歲以下的3544名,占17.9%;60歲以上的6696名,占33.7%;大專以上學歷的6522名,占32.9%;初中及以下學歷的8154名,占41.1%。黨員老齡化趨勢明顯,低學歷者人數(shù)較多,導致基層黨組織出現(xiàn)缺乏好的帶頭人、缺乏主動服務意識、缺乏處理 ……(未完,全文共8459字,當前只顯示3394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問題研究) 上一篇:2016年度個人述責述廉報告 下一篇:局黨組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個人對照檢查材料 相關欄目: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 七一黨建專題 共青團 組工 組織講話 黨會報告 政協(xié) 政治 政協(xié)講話 政治法律 服務 工商 調研報告 大學生 綜合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