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在2021年普通中小學德育建設會上的講話 |
在2021年普通中小學德育建設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航空港區(qū)召開全市德育工作現場會。港區(qū)開展的培育新文明家風,建設新文明家庭,為構建德育一體化體系提供了新的方式。剛才港區(qū)還進行了德育成果的展示,其他幾所學校的發(fā)言也各具特色,這是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德育工作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這里我提議大家以熱烈的掌聲對航空港區(qū)和參加經驗分享的幾個學校的校長表示由衷的感謝。 全市教育大會確立了“堅持美好生活從美好教育開始,高質量建設*„美好教育‟”的發(fā)展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全面加強黨對教育事業(yè)的領導,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學校逐步把握住了德育建設所應遵循的規(guī)律,但仍存在諸多不足。如過分偏重學校的作用,學校與家庭及社會的整體合力還有待提升;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仍需加強;在德育體系的一體化建設上,尚缺乏相配套的制度等。下面我就如何進一步提高德育科學化,增強德育實效性提出幾點建議: 一、持續(xù)加強黨建,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yǎng)人的。這深刻揭示了“教育為政治服務”的本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在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一)堅守為黨育人初心。立德樹人是學校黨建的切入點,是學校黨組織的根本任務。加強學校黨建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思想理論依據和動力保障,是學校內涵特色發(fā)展的政治保障,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在教育領域具體表現為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初心,勇擔立德樹人之使命。 (二)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黨建工作要和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引領辦學方向,要促進師生的全面成長,為學校整體工作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積極宣傳和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支持學校依法治校、廣大教師依法執(zhí)教。發(fā)揮黨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打造師德優(yōu)良、業(yè)務精湛的高素質的育人團隊;發(fā)揮黨組織的民主監(jiān)督機制,營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172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二)創(chuàng)新課程形式。_同志指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中來看待”。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基礎。中小學可以引用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小故事,以“復旦大學陳望道舊居暨《共產黨宣言》展示館”照片呈現引發(fā)學生興趣,以此引導學生由陌生到親切。 要把思想政治課建設落到實處,就需要教師不斷拓寬思想政治課的形式,創(chuàng)新實踐育人的方式,努力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薄DX科學表明,經驗可以形塑大腦神經網絡,而神經網絡影響心智與行動,心智與行動又決定著個人獲得什么樣的新經驗及如何獲得這些經驗。課程要為造就學生特殊的神經環(huán)路,培育道德腦提供經驗和機會。教師要采用和開發(fā)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的德育活動,指導學生參與其中學習相應內容,形成神經激活、環(huán)路和網絡。上好思政課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實現話語轉換,并且要探索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增強教學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三)多課程共作用。思政課程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注重關愛、服務、引導學生,緊扣學生的要成長需要和關注熱點,做好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教育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學生成人、成才。思政課要對青少年進行價值觀教育,同時傳播科學知識,體現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同時,要注重挖掘其他學科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fā)揮不同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形成學科德育合力。課程思政要關注在情景體驗中學生國家認知和精神體悟循序漸進內化的過程。核心素養(yǎng)要落實到思政課程的全過程和課程思政的各環(huán)節(jié)。課程思政離不開思政課的方向引領,思政課也離不開課程思政的基礎支撐,二者存在融合基礎。 思政課程與學科課程既彼此獨立,又互相依存。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應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形成協(xié)同效應,實現育人與育才的統(tǒng)一,共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四、加強黨史教育,傳承百年紅色基因用史力行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校要根據黨中央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精神,積極組織,認真落實。 (一)傳承紅色基因,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yè)的一百年,是創(chuàng)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從嘉興南湖的小船,到行穩(wěn)致遠的巍巍巨輪,這一百年的歷史,不僅值得全體黨員學習,更值得青少年學生學習。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是人生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萌芽到定型的關鍵過程。教育事業(yè)孕育的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在青少年_中加強黨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不僅是落實黨中央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精神,也是新時代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任務,更是推動青少年健康成長,培養(yǎng)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要求。 (二)立足三個層面,扎實開展黨史教育。一是學校層面要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來開展。要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師德師風建設全過程,要把學黨史與本校教育發(fā)展結合起來、要把學黨史與辦實事結合起來、辦好家門口人民滿意的學校。二是教師層面要將黨史學習融入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全過程,教師學好黨史,才能夠給學生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鼓勵教師結合自身特點,從學科角度出發(fā),從鄉(xiāng)土角度出發(fā),挖掘黨史教育素材,將黨史教育融入課程思政教育之中,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的黨史育人形式。三是學生層面要積極主動地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營養(yǎng)、智慧和力量,增強家國情懷,堅定四個自信,賡續(xù)傳承黨的光榮傳統(tǒng),努力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三)把握兩個關鍵,生動開展黨史教育。首先弄明白青少年黨史教育要“學什么”:要將_總書記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工作指南和重要內容;要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明白共產黨在這一發(fā)展過程中的領導地位和卓越貢獻,知所從來,方明所去;要學習一代代共產黨人視死如歸、頑強奮斗、忘我奉獻的英雄故事,學習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要充分利用我省我市的紅色資源,貼近青少年生活,講好家鄉(xiāng)的黨史故事,從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切實提升青少年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 其次要把握好青少年黨史教育“怎么學”的問題:一是要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將黨史學習教育的知識科學地融入政史學科教學,豐富講課內容,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把黨史知識講深講透。同時要將黨史教育融入各個學科課程教學中,多視角多層次地進行黨史教育,把黨史知識講鮮講活,將各類課程與政史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共同發(fā)揮黨史這本最好教科書的功能和作用。二是要尊重青少年成長的規(guī)律,根據不同學段師生的特點,以學生樂于接受、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黨史教育活動。三是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進行黨史教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用真實生動的故事和人物去震撼青少年的心靈,砥礪品行,塑造人格,讓黨史學習教育真正走進青少年的心中。 五、做好四個評價,落實評價育人促高質量發(fā)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四個評價”,即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一)積極轉變,做好四個評價。評價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實行結果評價,忽視其他三個評價。我市作為“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qū)”針對過去一個時期教育質量評價應有的育人功能基本缺失的狀況而提出評價育人的教育思想。教育評價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實踐活動,它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應該是人性化的。改進結果評價就必須強調過程評價。所謂過程評價,就是考察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及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這就要把受教育的過程以及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也納入評價體系。實現這樣的轉變,也就是從“培養(yǎng)考生”轉變?yōu)椤芭囵B(yǎng)人”。同時要通過多元評價的實施來促進學校多元辦學、個性化辦學,關注學生的多元發(fā)展。學校必須重視整個教育過程,給學生完整的教育,真正做到“五育并舉”,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從本質上來講,教育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改進;是為了促進學生學會認知、學會思考、學會做人。 (二)評價育人,我市理論實踐。從道德課堂理念到做有靈魂的教育、做有未來的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一直到發(fā)展*美好教育的多口突破,突顯的評價育人的核心理念支配著每一位*教育人的教育行為,也讓*教育逐步豐盈,走向高質量。評價是學校育人的核心要素和關鍵性教育活動。評價必須站在“立德樹人”的層面上去思考、設計與實踐,體現育人導向,發(fā)揮育人功能,徹底走出“評價即考試”“育人即育分”的誤區(qū),確立和踐行“評價即育人”的教育理念。評價育人要把握三個要義:必須審視和反思傳統(tǒng)基礎教育評價狀況,必須明確道德課堂理念下的教育評價價值取向,必須既關注學業(yè)成就又關注精神成長。評價育人要建構二個體系:政府層面(市、縣區(qū))的基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綜合素質評價、學業(yè)評價、學生創(chuàng)新成果評價),以校為本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教師評價、班級和學生學習小組評價、學業(yè)評價、綜合評價、創(chuàng)新成果評價)。評價育人要抓好三個落實:落實評價標準育人,落實評價過程育人,落實評價結果育人。 (三)評價體系,確保公正科學。目前,我市已經初步架構了“政府層面(市、縣區(qū))的基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和“以校為本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的框架。根據國家要求,各學段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為主線,以學生學業(yè)評價改革為突破口,小學、初中推進“綠色評價”,既關注學業(yè)成績,更關注獲得學業(yè)成績的方式和付出的成本;高中推進“增值評價”,尊重差異,注重起點,關注過程,強調發(fā)展,促進學校間公平比較,使不同生源質量的學校找到有效促進學生學業(yè)進步的辦法,對學生個體發(fā)展和學校效能進行客觀、公正、科學的價值判斷。 未來繼續(xù)探索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尤其是大數據支撐下的評價。考試評價是診斷性的,大數據會記錄學生學習過程,提供技術支持和個性化學習建議,它更多是做診斷而不是做鑒定。為適應個性化學習和人才成長需要 ……(未完,全文共12399字,當前只顯示447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在2021年普通中小學德育建設會上的講話) 上一篇:在全市中小學書法教育現場會上的講話 下一篇:黨史學習發(fā)言材料 相關欄目:教育 學校 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