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在全市防汛救災工作推進會議上的講話 |
在全市防汛救災工作推進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市防汛救災工作推進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總結前期我市防汛救災工作開展情況,分析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安排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進一步動員全市上下統(tǒng)一思想、壓實責任、強化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wěn)定。參加今天會議的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相關領導同志,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全體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各縣(區(qū))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及應急管理局局長,部分重點鄉(xiāng)鎮(zhèn)(街道)負責人。剛才,市應急管理局、*縣人民政府、*區(qū)防汛辦分別作了匯報發(fā)言,既總結了工作成效,也分析了存在問題,提出了下一步打算,講得都很實在、很有針對性,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借鑒,抓好貫徹落實。下面,結合我市實際,我再講幾點意見。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做好當前防汛救災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防汛救災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是一項重大的政治責任和民生工程。_總書記多次就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始終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當前我市防汛救災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容不得絲毫懈怠和半點馬虎。 從氣候形勢來看,今年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據氣象部門預測,我市汛期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20%—30%,且時空分布極為不均,強降雨、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發(fā)生頻率高、強度大,極易引發(fā)城市內澇、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等,給防汛救災工作帶來巨大挑戰(zhàn)。僅6月份以來,我市就出現了5次強降雨過程,平均降雨量達到18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5%,其中縣鎮(zhèn)單點最大降雨量達230毫米,造成部分農田被淹、道路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131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五是搶險救援工作及時有效。面對前期出現的幾次強降雨過程,各級各部門快速反應、協同作戰(zhàn),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次,轉移受威脅群眾萬余人,組織搶險救援隊伍支、人次參與搶險救災,營救被困群眾人,搶通道路公里,排除險情處,最大限度減少了災害損失。比如,在月日的強降雨中,縣鎮(zhèn)及時轉移群眾余人,避免了*起可能發(fā)生的群死群傷事故。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防汛救災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仍有差距。部分地區(qū)和部門對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認為近年來沒有發(fā)生大的洪澇災害,就放松了警惕,對防汛工作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存在應付了事、敷衍塞責的現象。 二是隱患排查整治不夠徹底。雖然開展了多次隱患排查,但部分單位存在排查不深入、不細致的問題,對一些隱蔽性較強的隱患未能及時發(fā)現,導致隱患長期存在。同時,隱患整改不及時、不徹底的問題也較為突出,部分隱患由于資金、技術等原因,遲遲未能得到有效治理,成為防汛工作的“定時炸彈”。 三是監(jiān)測預警精準度有待提高。雖然監(jiān)測網絡不斷完善,但由于地形復雜、氣候多變,部分地區(qū)的監(jiān)測數據還不夠精準,預警信息發(fā)布的時效性和針對性還不夠強,特別是在偏遠山區(qū)和農村地區(qū),預警信息傳遞“最后一公里”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存在預警信息接收不及時、不準確的情況。 四是應急處置能力有待加強。專業(yè)應急救援隊伍數量不足、裝備落后、訓練不夠的問題依然存在,應對復雜險情和突發(fā)事件的能力還有待提升。同時,部門之間、地區(qū)之間的協同配合還不夠順暢,應急聯動機制還不夠完善,在搶險救援過程中存在各自為戰(zhàn)、協調不暢的現象。 五是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淡薄。部分群眾對洪澇災害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缺乏必要的防災減災知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接到預警信息后,存在僥幸心理,不愿及時轉移,給防汛救災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深刻反思,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不斷提升我市防汛救災工作水平。 三、聚焦關鍵環(huán)節(jié),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救災各項重點工作落實 當前已進入主汛期,防汛救災工作進入關鍵時期。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聚焦監(jiān)測預警、隱患排查、應急準備、搶險救援等關鍵環(huán)節(jié),扎實做好各項防汛救災工作,確保安全度汛。 (一)強化監(jiān)測預警,確保信息傳遞及時準確 監(jiān)測預警是防汛救災的“耳目”,必須做到精準高效、及時傳遞。一是要加強氣象監(jiān)測預報。氣象部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大監(jiān)測頻次,提高預報精度,特別是要做好短時臨近預報和精細化預報,及時發(fā)布暴雨、雷電、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預警信息,為防汛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要加強與上級氣象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更多的技術支持和數據共享,不斷提高預報準確率。二是要強化水文監(jiān)測預警。水文部門要加強對中小河流、水庫、湖泊等重點水域的水位、流量監(jiān)測,加密監(jiān)測頻次,及時分析研判水情變化趨勢,提前發(fā)布洪水預警信息。要完善水文監(jiān)測站網布局,對監(jiān)測設施進行全面檢修和維護,確保監(jiān)測數據真實準確、傳輸暢通。三是要做好地質災害監(jiān)測預警。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監(jiān)測,特別是要密切關注強降雨期間隱患點的位移、變形等情況,及時發(fā)現險情征兆,提前發(fā)布預警信息。要充分利用地質災害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實現對隱患點的實時監(jiān)控和自動預警,提高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四是要暢通預警信息發(fā)布渠道。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手機短信、微信公眾號、村村響大喇叭、電子顯示屏、銅鑼等多種方式,將預警信息及時傳遞到每一個鄉(xiāng)鎮(zhèn)、每一個村社、每一戶群眾,確保預警信息全覆蓋、無死角。對于偏遠山區(qū)和老弱病殘等特殊_,要采取“一對一”“人盯人”的方式,確保預警信息傳遞到位。 (二)深化隱患排查整治,堅決消除安全風險 隱患排查整治是防汛救災的基礎性工作,必須做到全面深入、徹底整改。一是要突出排查重點。要以水庫、堤防、涵閘、泵站等水利工程,地質災害隱患點,城市低洼易澇區(qū),危舊房屋,學校、醫(yī)院、養(yǎng)老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礦山、尾礦庫,在建工程等為重點,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qū)。二是要深入排查隱患。要組織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排查,對排查出的隱患要逐一登記造冊,建立臺賬,明確隱患位置、類型、危害程度、整改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整改時限。要實行銷號管理,整改一處、銷號一處,確保隱患及時消除。三是要強化整改措施。對于排查出的隱患,要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采取有力措施進行整改。對于能夠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到位;對于短期內難以整改的,要制定監(jiān)控措施,加強巡查值守,確保不發(fā)生安全事故。要加大資金投入,保障隱患整改資金需求,確保隱患整改工作順利推進。四是要建立長效機制。要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整治常態(tài)化機制,定期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及時發(fā)現和消除新的隱患。要加強對隱患整改情況的跟蹤督查,對整改不力、敷衍塞責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追究責任。 (三)加強應急準備,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應急準備是防汛救災的重要保障,必須做到充分周全、萬無一失。一是要完善應急預案體系。要結合我市實際,進一步修訂完善各級各類防汛應急預案,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強應急預案的銜接,確保各級預案之間、部門預案之間協調聯動、無縫對接。要組織開展應急預案培訓和演練,讓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群眾熟悉預案內容,掌握應急處置程序和方法,提高應急響應能力。二是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要進一步整合各類應急救援力量,加強專業(yè)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配備必要的救援裝備和物資,開展常態(tài)化訓練演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要加強社會應急力量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形成應急救援合力。要建立健全應急救援隊伍聯動機制,加強部門之間、地區(qū)之間的協同配合,提高應急救援效率。三是要儲備充足防汛物資。要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原則,根據防汛救災工作需要,足額儲備編織袋、救生衣、抽水泵、沖鋒舟、照明設備等防汛物資,確保應急需要。要優(yōu)化物資儲備布局,在重點區(qū)域、重點部位增設物資儲備點,縮短物資調運距離,提高應急保障能力。要加強物資管理,定期對儲備物資進行檢查、維護和更新,確保 ……(未完,全文共7108字,當前只顯示3422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在全市防汛救災工作推進會議上的講話) 上一篇:在全縣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推進會議上的講話 下一篇:在全縣沖刺“雙過半”工作推進會議上的講話 相關欄目:電信 會議致辭 會議主持 會議發(fā)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