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加強農牧區(qū)村級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 |
加強農牧區(qū)村級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 農村牧區(qū)村級黨員隊伍總體來看,黨員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有所改變,黨組織和黨員在夯實基礎組織建設、加強民族團結、維護_、“ 去極端化”、促進農村牧區(qū)社會發(fā)展進步,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必須從戰(zhàn)略的高度引起各級黨委的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 本文在廣泛了解**自治州農牧區(qū)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基本情況的基礎上,結合“ 訪惠聚”工作中的調研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 一) 村級黨員干部結構不合理( 以**縣**鄉(xiāng)**村為例)一是黨員年齡老化現象嚴重。 全村 ** 名黨員中, ** 歲以上的黨員 ** 人, 占 **%( 其中 ** 歲以上 ** 人,占黨員總數 **%) 。二是民族比例不均衡, ** 名黨員中,漢族黨員 * 名,占黨員總數的 **.*%; 維吾爾族 * 名, 占黨員總數 *.*%; 回族 * 名, 占黨員總數 *.*%;哈族 ** 名,占黨員總數的 **.*%。 三是性別比例失衡。 女性黨員數量不足,女性黨員 ** 人,占黨員總數 **%,** 歲以下年輕女性黨員只有* 人。 。 二) 村干部學習意識不強,存在能力危機問題比如村黨支部“ 三會一課” 不能按黨章要求正常進行, 村干部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 個別村干部“ 雙語”較差,參加鄉(xiāng)里會議漢語聽不懂,漢文看不懂等。 由于語言不通,在組織群眾開會學習基本使用的是哈薩克語, 所以參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106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 六) 村級陣地作用發(fā)揮不明顯 村級辦公陣地為村“ 兩委”開展工作、學習以及其他活動提供了主要陣地。 但目前部分村級辦公陣地附屬設施資金短缺,黨員培訓、農牧民群眾娛樂設備、辦公設備等資源不能到位, 陣地服務功能不健全。 同時由于村干部人少,工作量大,個別村隊坐班制度不能有效的執(zhí)行,為民服務的中心作用發(fā)揮不到位,吸引群眾、凝聚群眾的功能大打折扣。 由于有些行政村地處偏遠,網絡不暢, 部分村民觀念落后,居住又比較分散,加之部分村級活動場所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等現象,導致部分村級活動場所被閑置, 使之并沒有建成為廣大群眾收看遠程教育、接受科技文化培訓、參加文化娛樂活動的主陣地。 。 七) 村級組織建設保障不足,影響了村組織作用的正常發(fā)揮 村集體經濟增長緩慢, 增收致富渠道窄; 村級組織辦公陣地設施、設備配套還不夠完善; 基層組織的日常辦公運轉經費較少,不利于更好地開展群眾工作;個別鄉(xiāng)存在“ 村財鄉(xiāng)管、村章鄉(xiāng)管”,使村委會不能正常而獨立地行使村民自治權力、發(fā)揮自治功能。由于“ 責、權、利”不相一致,關系不順,所以村干部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遇事不愿擔當也擔當不了。 村干部自己不滿意,村民也不滿意,村組織活動工作受到一定影響。 二、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 適應伊犁州農牧區(qū)建設發(fā)展的思路 。 一) 加強學習培訓,努力提升村干部自身素質 1.把握培訓重點,分類實施培訓。 以提高村級組織的辦事能力和辦事效率為目的,突出村“ 兩委” 干部、村級后備干部、農村致富帶頭人三個重點,分類實施培訓。 對村“ 兩委”干部突出理想信念、黨性修養(yǎng)、政策理論、涉農法律法規(guī)、社會管理等內容的學習培訓,提升大局觀念和發(fā)展境界; 對后備干部突出黨性教育、惠農政策等內容學習培訓, 提升其黨性覺悟、堅定政治立場;對致富能手突出專業(yè)技能、涉農政策、產業(yè)結構調整等內容,用政策理論引導其合法經營、致富帶富、回饋社會 。 2.強化村干部的“ 雙語”學習。 提高少數民族村干部的漢語會話和閱讀漢文資料的能力,可采取 互幫、互學的辦法,在夜校、黨;驀裨盒_M行集中培訓的形式達到預期的目的, 同時, 研究制定對村干部“ 雙語” 測試的辦法, 從而調動村干部學習“ 雙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加強實踐鍛煉,提高能力素質。 向村干部交任務,壓擔子,教方法和思路,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學會解決農牧區(qū)的各種熱點、難點問題, 增強工作能力,提高領導水平。 通過鍛煉,重點提高五個方面的能力:理解黨的惠民政策、執(zhí)行和落實政策的能力,幫助服務群眾的能力,依法辦事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快發(fā)展和工作擔當能力。 。 二) 選好“ 領頭雁”,強化村干部隊伍建設 1.抓住選人用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奠定好高素質村干部的隊伍基礎。 從機關中選拔黨性強、作風正、有較強工作能力的黨員干部到村任職。 把“ 靠得住, 有本事”的村黨員通過“ 雙推一選”選進村黨支部班子。 把黨員中的致富能人、復轉軍人、誠心誠意為群眾辦事的村干部推選為村黨組織書記。 從新錄用的大學生中挑選一批到村里掛職鍛煉, 充實基層隊伍。 2.對選拔出來的村干部實施定崗定責。 采取“ 科學設崗、支部定崗、公示明崗、定期評崗” 的方法,把村支“ 兩委”工作分為生產發(fā)展、社會治安、社會事務、文化教育、組織建設等幾個方面,科學合理地制定目標管理責任制,明確任期和任務。 按照村干部各自的特長, 組織安排和主動認領責任崗位, 并向全村公示,實行目標責任管理。 使選拔到村任職的干部有明確的目標,從而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 使命感。 3.對選拔上來的村干部加強經常性地檢查督促,使責任制落到實處。 每半年召開一次村民代表會,對村“ 兩委”履職情況進行民主測評。 凡一年中兩次測評均為最后一名的予以黃牌警告,第二年測評仍為最后一名的,通過組織程序依法罷免, 著力解決少數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問題。 4.創(chuàng)新村干部儲備機制, 解決村干部后繼乏人的問題。 拓寬用人視野,打破傳統(tǒng)的“ 限定村內人選,固定本村任職”框框的束縛,堅持多渠道選人, 逐步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yōu)良的村級后備人才隊伍。一是培育后備干部,改善村干部隊伍結構。各村按“ 一職一備”或“ 一職二備”的要求,分年齡段在黨員致富能人、回村復轉軍人中通過“ 兩推一考”即由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推薦, 并經黨組織考察確定的方式, 選派村級后備干部參加各類培訓,安排參與村級事務管理,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等方式, 建設起一支質優(yōu)量足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二是可實行地方與學校聯合,重點培養(yǎng)部分成績優(yōu)秀的在校大學生和職業(yè)技術學院在讀學生,為農村儲備村干部人才;三是地方和軍隊聯手, 在保證軍隊人才需要的同時,對優(yōu)秀的農村入伍戰(zhàn)士開展農村相關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通過部隊為農村有計劃地培養(yǎng)后備村干部;四是基層黨組織與勞務輸出中介組織合作,有組織、有計劃地輸出部分青年農民到內地發(fā)達農村“ 打工”深造,培養(yǎng)后備村干部; 五是發(fā)揮援疆優(yōu)勢資源,將縣鄉(xiāng)干部人才赴援疆省市的掛職學習與農村干部赴援疆省市掛職學習結合, 有計劃的培養(yǎng)農村緊缺人才;六 ……(未完,全文共5769字,當前只顯示277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加強農牧區(qū)村級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 上一篇:學習黨章黨規(guī) 提高政治素養(yǎng)和政策水平 下一篇:縣志出版發(fā)行儀式主持詞 相關欄目:干部 公務員 組工 組織講話 黨會報告 部隊 八一雙擁專題 建筑 調研報告 文教論文 綜合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