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2025年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情況報告 |
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2025年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情況報告 為深入貫徹落實_總書記關于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重要論述,嚴格對標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關于基層減負的決策部署,2025年,**縣教科局堅持“問題導向、標本兼治、長效鞏固”原則,以“減負不減責、松綁不松勁”為目標,聚焦基層學校和教師反映最強烈、矛盾最集中的“報表多、會議多、檢查多、負擔重”等痛點難點,系統(tǒng)謀劃、精準施策,推動為基層減負工作從“紙上要求”向“落地見效”轉變,F(xiàn)將全年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高位統(tǒng)籌破題,構建“全鏈條”責任體系,讓減負“有方向、有支撐” 基層減負工作推進初期,我們通過“線上問卷+線下座談+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全縣12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中心學校、38所中小學、26所幼兒園開展專題調研,累計收集教師、家長反饋意見237條,梳理出“同一數(shù)據(jù)重復報送”“臨時性任務多頭布置”“非教學事務擠占教學時間”等6類18項突出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局黨組堅持“一把手”牽頭抓總、班子成員分兵把口、責任股室協(xié)同聯(lián)動,構建起“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反饋”全鏈條責任體系。 一方面,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局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基層減負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xié)調組、專項督查組、宣傳引導組3個工作專班,明確“每月一調度、每季一研判、半年一總結”的工作機制。全年共召開領導小組會議8次,專題研究減負事項15項,出臺《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104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三是“減檢查”,讓評價“重實效”、學校“輕應付”。制定《**縣教育系統(tǒng)檢查評比備案管理辦法》,實行“綜合查一次”機制,將教學常規(guī)檢查、安全檢查、黨建檢查、師德師風檢查等8類15項檢查整合為“年度綜合督查”,由局領導帶隊,抽調各股室骨干組成聯(lián)合督查組,每學期開展1次,避免“多頭查、重復查”。同時,推行“清單式”督查,提前3天向學校下發(fā)督查清單,明確檢查內容和標準,避免“看臺賬多、查現(xiàn)場少”“挑毛病多、提建議少”。2025年秋季學期督查中,督查組發(fā)現(xiàn)某鄉(xiāng)鎮(zhèn)小學存在“課后服務課程表與實際授課不符”問題,當場反饋整改要求,并跟蹤指導學校完善課程管理,而非簡單通報批評。此類“帶著問題去、盯著整改走”的督查模式,得到基層學校的普遍認可。 四是“減負擔”,讓教師“專注教學”、學生“輕裝上陣”。重點清理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務,明確“嚴禁強制教師參與社會事務、嚴禁攤派非教學任務、嚴禁占用教師休息時間布置工作”。2025年,全面規(guī)范教師微信工作群管理,要求各學校對原有群組進行清理整合,每個學科教師群不超過2個、行政事務群不超過1個,嚴禁在群內發(fā)布與工作無關的信息。例如,有個中學將原有的“語文教師群”“數(shù)學教師群”“班主任工作群”等11個群組整合為“教學業(yè)務群”“行政事務群”2個,教師每日接收的非教學信息減少80%以上。此外,嚴格落實“彈性上下班”制度,教師課后服務結束后可申請調休,全年累計為教師調休1.2萬個工作日。 三、數(shù)字賦能提效,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讓減負“更智能、更便捷” 基層減負既要“做減法”,也要“做加法”——通過數(shù)字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讓教師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和學生成長上。 一方面,打造“智慧教育”管理平臺。投入320萬元升級改造縣教育云平臺,新增“文件流轉”“審批服務”“數(shù)據(jù)查詢”等模塊,實現(xiàn)公文“線上簽批”、請假“掌上申請”、報銷“電子審批”,原本需要3天完成的審批流程,現(xiàn)在最快1小時就能辦結。例如,教師申請參加縣級教研活動,以往需提交紙質申請表、找3個部門簽字、到局辦公室備案,現(xiàn)在線上填寫信息、上傳附件,系統(tǒng)自動流轉至相關股室審核,審批結果實時推送,全程僅需10分鐘。 另一方面,豐富“資源超市”供給。針對教師“備課壓力大、資源獲取難”問題,在平臺內開設“優(yōu)質資源庫”,整合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省名師課堂等資源,分類上傳教案、課件、微課、試題等素材2.1萬條,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求自主下載使用。同時,開發(fā)“集體備課”功能,支持多人在線編輯、實時討論,**一小五年級語文組通過該功能開展集體備課,原本需要3次線下會議的內容,現(xiàn)在線上2次就完成,備課效率提升60%。 此外,暢通“訴求反饋”渠道。在平臺設置“教師心聲”專欄,開通匿名留言、語音投訴等功能,安排專人每日查看、分類處理,確保教師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2025年,共收到教師留言432條,涉及待遇保障、設施維修、心理壓力等方面,已解決398條,剩余34條納入2026年重點工作計劃。如多位農村教師反映“校車接送時間與早讀沖突”,經(jīng)平臺反饋后,局黨組立即協(xié)調交通部門調整校車路線,新增2條線路,惠及120余名教師。 四、下沉一線賦能,厚植“接地氣”基層生態(tài),讓減負“聚人心、增動力” 基層減負的最終目標,是讓學校和教師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教學、育新人。我們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通過干部下沉、資源下沉、服務下沉,推動形成“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基層教育生態(tài)。 一是干部“蹲點”,當好“服務員”。開展“教科干部下基層”實踐活動,全局45名干部每人聯(lián)系1所學校,每月至少2天駐校工作,重點做好“三個一”:聽一次教師座談會、上一節(jié)示范課、解決一個實際問題。2025年,干部們累計聽課320節(jié),參與教研活動180次,幫助學校解決教師宿舍漏水、食堂設備老化、圖書角建設等問題67個。如**鄉(xiāng)中心小學因資金短缺無法更新實驗室器材,聯(lián)系干部積極協(xié)調縣財政專項經(jīng)費,僅用1個月就完成了設備采購和安裝,保障了科學課教學正常開展。 二是資源“傾斜”,激活“內生力”。針對農村學校師資薄弱問題,實施“城鄉(xiāng)教師結對幫扶”工程,組織城區(qū)120名骨干教師與農村教師“一對一”結對,通過線上教研、線下送教、跟崗學習等方式,全年開展送教活動68場、專題講座42場,覆蓋農村教師1200余人次。同時,設立“基層減負專項經(jīng)費”,每年安排500萬元用于改善農村學校辦公條件、購買教學設備,2025年共為農村學校配備打印機180臺、電腦200臺,有效減輕了教師“自帶設備上課”的負擔。 三是關愛“升溫”,守護“幸福感”。出臺《**縣教師關心關愛實施細則》,將教師心理健康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內容,全年開展“心靈氧吧”心理輔導活 ……(未完,全文共4878字,當前只顯示271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2025年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情況報告) 上一篇:市委書記在全市領導干部以案促改作風建設警示教育大會上的講話 下一篇:在全區(qū)年輕干部作風建設座談會上的講話 相關欄目:教育 科技 黨務講話 科學發(fā)展 質檢 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 七一黨建專題 工作總結 工作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