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論文:儒、法、道、墨四家管理思想比較 |
論文:儒、法、道、墨四家管理思想比較 前 言 在當今社會,我們在不斷的借鑒_先進的管理思想,但對于我們中國古代的優(yōu)秀思想?yún)s不聞不問,所以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中國的古代傳統(tǒng)學派的管理思想,希望在此能與大家分享不同學派,不同思想的優(yōu)秀不足之處,以促進大家對管理思想的理解。 縱觀中國歷史,文化思想最繁榮的時期都是所謂的社會轉型期。這個時候的社會雖然混亂動蕩,但是對于思想文化的管制力量也有所放松,于是就都產(chǎn)生了對于人類歷史影響深遠的思想文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盛宴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為最,呈現(xiàn)百家爭鳴的盛景,其中傳播廣泛影響深遠的主要是儒道法墨四家。 儒、法、道、墨管理思想 在我國豐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無疑問的占據(jù)著主要的地位,無論是影響上還是實際的應用中,我們歷史上無不是主要圍繞著這四大家管理思想來進行的,可以說,我國的歷史也是這四家思想相互競爭和應用的過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 :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誰?孔子孟子 儒家思想是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對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有著深深的影響。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chuàng)立。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儒家哲學注重人的自身修養(yǎng),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系。對待長輩要尊敬講禮貌。朋友之間真誠守信用,“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份內(nèi)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統(tǒng)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待其他人要博愛,“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對待上司要 ……(快文網(wǎng)http://www.hancun.net省略119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中庸》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 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道之以政 齊之以刑 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 齊之以禮 有恥且格。 孟子: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 二、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誰?老子莊子 道家是中國春秋戰(zhàn)國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來說,公認第一個確立道家學說的是春秋時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經(jīng)》)中作了詳細的闡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還有戰(zhàn)國時期的莊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導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尊黃帝、老子為創(chuàng)始人,并稱黃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tǒng)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_,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yǎng)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納。道家從此成為非主流思想。 雖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納,但繼續(xù)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fā)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學更是揉合了道學的思想發(fā)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來被張魯?shù)奈宥访椎赖葄-教吸收,并演變成中國的重要z-教之一——道教。魏晉風流在清談玄學時更著重煉丹。因此,道家與道教常被人混淆。 道家基本觀點 : 道家承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存在,即“道”,認為人為的影響雖然在短期,在表象上會產(chǎn)生一些變化,但是長久來看,這些改變還會報復性的回歸到“道”。所以既然有“道”接管發(fā)展的一切,那么就不用做人為的干預了,順著“道”走就行了。再此基礎上,發(fā)展出一系列的陰陽平衡等樸素辯證法思想作為方法論,解釋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對“道”的最終皈依。最后總體的結論就是無為而治。聽起來似乎讓它大道至簡的用一個字總結宇宙的絕對真理,但這個絕對真理是最沒用處的,因為它忽略了人的存在。人性的多變使社會關系以及人和自然的關系在“道”內(nèi)的調整余地特別大,隨著人們階段性需求的不斷轉變,用一套能夠協(xié)調發(fā)展的理論作為實踐指導的效果還是要比無為更能滿足人的需求。另外,在政治上,社會全體全都服從“道”了,王的位置也就不太好擺了。歷史上比較明顯的只有西漢初年的時候,在權相的操縱下,實行了一段時期的無為之治,并且其本身不是因為真的遵從了“道”,而是,社會建立之初的制度設置的矛盾未激烈顯現(xiàn),維持執(zhí)行原有政策就能最大限度的維持平穩(wěn)而已。在后來的歷史發(fā)展中,道家思想的遵從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辯證看待問題的觀點,或多或少融入了儒家的思想中?偟膩碚f,道家的“道”是絕對真理,但是指導實踐中用處不大。 三、法家管理思想 法家代表人物是誰?韓非子 法家,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一個以法治為核心的思想學派。這個學派否定了世襲貴族天然傳承的等級制度,他們在政治實踐中,獎勵耕戰(zhàn),毀棄詩書,徹底與傳統(tǒng)文化決裂,主張以法_。 這種流派主要盛行于戰(zhàn)國時的韓、魏、趙三國,而早期的法家學派人物亦來自這三國,如商鞅來自魏國、申不害來自韓國、慎到來自趙國等。法家中有三個學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這些學派思想由韓國人韓非子集以大成,構成法家思想的終極核心。 法家這種學說乃一種純功利主義的思想體系,內(nèi)容核心主要是針對君主如何加強統(tǒng)治。在戰(zhàn)國時代那種“捐禮讓而貴戰(zhàn)爭,棄仁義而用詐譎[jué]”的殊死競爭的情況下,法家這種思想在斗爭中確是相當實用,如秦統(tǒng)一六國就是明證,而儒家那種固守傳統(tǒng)的溫和政治主張就未免顯得有些“愚昧了。西漢后期,法家思想被“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家所吸收,并開始以儒法并用“儒表法里”的理論治理國家,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被排斥掉。 法家基本觀點: 法家理論直指人性的丑陋之處,用強硬的社會制度調整社會關系。通過制定合理的社會制度,調整社會矛盾,提高社會整體運行效率,對現(xiàn)代社會有非常大的現(xiàn)實意義。法家的幾位知名人物都幫助輔佐了君王稱霸,也有力的證明了法家思想的力量強大。法家思想中對于統(tǒng)治階層的規(guī)則制定上最容易產(chǎn)生問題,法家思想的先驅們在這個問題上也都繞著這個矛盾走,但基本最后還是悲劇收場。本質原因還是因為對誰來制定規(guī)則的問題在法家思想中逼而不談了,所以制定的規(guī)則再合理,也無法眾生平等的執(zhí)行下去。規(guī)則總是對立法者有力的。另外過分的重視法律規(guī)則,容易忽視人性、道德在熟人社會起到的作用,使法家思想推行的時候,很容易通過人情等因素被完全批判,抵消掉其積極意義。我國歷朝歷代的君王統(tǒng)治,也多是在法家和儒家間搖擺前行的,促使了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融合?傮w來說,法家思想對中國社會的貢獻還是巨大的,但是太過注重調整人之間的競爭性,就容易忽視人之間的共生性,走向極端后反而更容易產(chǎn)生社會震蕩。 四、墨家管理思想 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古天樂《尋秦記》 墨家是中國古代主要哲學派別之一,約產(chǎn)生于戰(zhàn)國時期。創(chuàng)始人為墨翟。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矩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后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 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尤為重艱苦實踐,墨者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后轉腳跟后退。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領導,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例 ……(未完,全文共6433字,當前只顯示309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論文:儒、法、道、墨四家管理思想比較) 上一篇:記我的心路歷程:懷揣夢想,赤子遠行 下一篇:黨支部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總結 相關欄目:文教論文 綜合論文 管理 宣傳講話 思想?yún)R報 解放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