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關于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調研與思考 |
關于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調研與思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_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备咝W鳛闉辄h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陣地,承擔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使命。做好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事關青年學子成長成才,事關民族地區(qū)人才培養(yǎng),事關黨和國家發(fā)展大局。本文旨在調動少數民族學生的主體性與能動性,增強教育管理實踐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實現立德樹人和民族團結深度融合,解決“如何培養(yǎng)人”的新時代之問。 一、精準思維運用于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的可行性 精準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相結合的產物,是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效工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方法論支撐。以精準思維引領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是科學的選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人為本,價值導向的契合性。精準思維旨在助推社會改革發(fā)展進而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貫徹以生為本,客觀分析少數民族學生的現實需求,把個體身心發(fā)展提到 ……(快文網http://www.hancun.net省略91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2.目標_需求了解不精準,存在所供非所求情況。精準識別目標_的需求是做好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從實踐情況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供給可以較好地滿足大學生_普適性的基本需求,但是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受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影響,具有個性化特點和差異化需求,部分高校并未對不同民族區(qū)域、成長環(huán)境、愛好習慣、年級專業(yè)等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和分層分類教育,未能充分掌握和解決少數民族學生在實際學習生活中關注的溫飽、住宿、學費等生理需求;期待的安全校園環(huán)境、嚴格餐飲監(jiān)管、完善醫(yī)療保障、清朗網絡空間、和諧民族關系等安全需求;渴望的身份認同和心理歸屬等社交需求;追求的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等。在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中“供給”內容未能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解決問題期待,呈現出同漢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的模式趨同、統(tǒng)一固化狀態(tài)。 3.工作推進方法手段不精準,存在所用非所需情況。教育管理的方法手段是連接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紐帶,在要素功能發(fā)揮中具有重要作用。精當的方法手段有助于促進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形成“交流、引導、教育”的良性互動,反之,則形成“僵化、互逆、對抗”的關系。目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習慣于沿用傳統(tǒng)方法手段,重“理論灌輸”輕“人文關懷”,多“規(guī)章約束”少“自我成長”,未能堅持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的方法手段助力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與此同時,“漫灌式”“粗放型”及“一刀切”的教育管理方法手段依然存在,導致工作開展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存在隱患,未能達到教育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真正目的;更有甚者,未將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教育管理的主體和中心,一味以民族政策及校紀班規(guī)嚴苛要求其行為舉止,把“不出事”當作“會做事”。 三、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的提升路徑 高校開展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需要結合其鮮明特點和實際需求“因材施教、因時制宜”,防止“一刀切、一般齊”,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精準思維為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徹育人理念、探索有效方法以及構建科學機制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方向保障,有助于增強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的針對性及實效性。 1.精準定位,秉承以生為本,尊重少數民族學生主體地位,著力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實踐實效化水平。教育理念對高等教育實踐探索具有先導作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個性特長是做好少數民族學生工作的核心理念,這就要求高校堅持以生為本,認同少數民族學生同漢族學生一樣擁有主體地位;注重服務優(yōu)先,將學生是否需要、是否受益、是否滿意作為教育管理實踐前提;講求寬容相待,給予少數民族學生更多的個性成長空間和自主選擇權利。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在制定規(guī)章制度、安排部署任務及解決實際問題時要加強對青年學子內在心理和成長規(guī)律的研究,要圍繞學生、尊重學生、關照學生、誠待學生,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為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目標服務。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創(chuàng)造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有利條件和積極觀念,激發(fā)少數民族學生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從而自覺地將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內化為個人的行為習慣;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實際需求,并積極為他們搭建展示風采的舞臺及互動交流的平臺,把滿足學生合理訴求和解決學生實際問題貫穿于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以期提升工作實效化水平。 2.精準謀劃,注重因人而異,加強個性培養(yǎng),大力實施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差異化方法。少數民族學生作為大學生_的特色組成部分,在不同民族地區(qū)歷史和現實的作用影響下,其心理特質、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呈現出或顯現或隱蔽的差異性,即使同一民族的不同少數民族學生個體及同一民族的同一少數民族個體在不同成長階段,其表現和需要也大不相同。因而,推進高等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實踐走深走實,需要結合其需求和動機、自我意識、心理特點等方面內容加強個性塑造培養(yǎng),有的放矢精準施教。既注重民族學生需求的層次性,不僅關注其低層次需求,例如幫助少數民族學生緩解求學環(huán)境不適應問題;也要關注其高層次需求,滿足少數民族學生展示傳播本民族文化的心愿。又注重民族學生需求的多樣性,包括生活上的、學習上的、物質上的、精神上的需求。此外,還要注重民族學生需求的動態(tài)性,不同 ……(未完,全文共4277字,當前只顯示237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關于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調研與思考) 上一篇:在“真抓實干、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專題教育實踐活動上研討交流發(fā)言 下一篇:思政課:中醫(yī)藥文化賦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相關欄目:學校 民族宗教 大學生 教育 管理 調研報告 文教論文 綜合論文 |